訪慈悲香港之家:照顧無家者日常及心靈需要的社區客廳

如果你要喺街上流連24小時,中途冇地方補給,你會帶啲咩喺身?可能係一個裝住幾枝水、10000mAh尿袋、雨遮嘅大背囊。其實呢啲就係無家者嘅日常。慈悲香港(Mercy HK)上年10月在油麻地上海街設立了「慈悲香港之家」,中心為無家者提供服務,不單照顧他們的日常需要,更在生活、就業、人際關係上,陪伴他們重建人生。

▍ 日夜背著家當的穩叔

「我哋間唔中去外展(關心街上的無家者),好天曬落雨淋都出去,我哋自己襪又濕,衫又濕,更何況係街友呢?」慈悲香港之家負責人Simon分享,他們發現無家者在日常生活中其實遇到很多不便。於是同工開始構思建立社區客廳,接待一班無家者,為他們提供基本生活需要,包括淋浴間、洗手間、飲水機、微波爐等。

Simon形容,無家者穩叔從前日日背著一個很沉重的大背囊,一問之下才發現裡面裝著一天需用的補給品。「我哋以為好小嘅事,對於街友嚟講可以好大件事......我哋都幫佢換過幾個背囊,一年要換幾個。」

喝水、充電、洗澡等都是無家者每日要面對的挑戰。「麥當勞人多,我多數都係搭巴士,搭去天水圍囉......可以休息同叉電。」穩叔指,以前他要在街上和快餐店流連,現在他們不用在走來走去,在中心就能夠解決生活需要,「依家個背囊都扁咗」。

▍ 不止接受服務 更服務他人

以前曾經是無家者的阿強現在在中心工作,負責打點日常事務。原來一年前,阿強仍然露宿街頭,Simon和義工在麥當勞認識了他,幫助他找工作和申請援助,令阿強的生活改變。慈悲香港董事Eddie分享,「其實我哋係想帶俾佢哋希望。如果一個人有希望,我哋又同佢同行,其實佢就會有改變。好似阿強咁,我哋雖然認識咗一年,但係其實頭三個月已經改變咗。」

「我哋有權利,必然有義務,喺呢度食飯都有啲規矩......」阿強介紹中心的規則,每日中午中心會為無家者提供免費午餐,但來吃飯的街坊都需要出一份力,幫手「開飯」。他們要分工合作,負責裝飯、鋪枱、洗餐具、掃地等。飯桌旁的白板寫有分工表,Simon指「一日冇人填晒四個名,我哋都唔會開飯。街坊都好合作,會自動舉手做。」每月更有「服務之星」,嘉許參與義務工作最多的街友。

▍ 生命改變 關係重建

慈悲香港義工定期會探訪露宿街頭、公園的街友,他們在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接觸到街坊盧仔。盧仔之前在咸美頓街、砵蘭街、廟街一帶露宿,當時他的腳受到細菌感染,義工協助他到醫院接受治療。「佢哋執返我條命......以前喺公園坐喺度百無聊賴,唔知點咁......又唔識搵人幫手,依家就識啦。」

最近他在機構幫助下暫住老人院,但他仍然會到中心與街坊看電視、幫手打掃。除了他,有很多街友都願意服務大家,主動負起清潔和收拾的責任。更有些做過很多份散工的街友,會主動介紹工作給其他街友,互相照顧。他們在中心裡一起吃飯、相處,無形中重建人際關係,也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 讓街坊看到上主的愛

Simon分享,每天午飯時間,他們都會一同看福音見證短片,有時又會與他們分享一小段經文,讓他們慢慢認識天主。但Simon強調,「無論佢信咩宗教,只要佢有需要,我哋都會幫佢。最後佢見到我哋嘅愛,信咗主,係耶穌基督上主撒嘅種。」

慈悲香港留意到街坊有不同的需要,會定期舉辦活動、培訓和查經班,讓街坊自由參與。街友月蘭分享她參加了剪髪班,希望有一技之長,助人自助。另一個街友志安參加了查經班,學習研讀聖經,希望繼續認識上主。

「我諗有時露宿者會係咁,冇人關心佢,所以佢自己都唔關心自己,咁你點重建關係係好重要嘅,有人關心佢佢就會開放,開放咗就會接納返其他人。」Eddie見證多個無家者的生命改變,他和Simon都認為幫助無家者,不單止為他們提供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處理他們背後的家庭、身體、甚至心靈的需要,才可以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

文:Betsy

Previous
Previous

世界詩日・耶穌與約拿引用的《詩篇》

Next
Next

傳道人陪年輕人打麻雀:進入他們的世界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