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就有一次2月29日?原來唔一定!

今天是四年一度的2月29日,但原來「四年一閏」亦有例外,而且原因與教會歷史和復活節的計算有關!

現時世界普遍採用的公曆稱為「格列高里曆」,1582年由時任天主教教宗格列高里(額我略)十三世頒行。格列高里曆的前身是羅馬帝國的「儒略曆」,於公元前45年已存在,該曆規定每4年有1個閏年,閏年有366日,其餘3年各有365日,公元年數能被4除得盡的就是閏年。

耶穌在世的年代,儒略曆與猶太人所用的陰曆並行,加上耶穌的門徒未有記錄主復活的確切日期,使當時教會紀念主復活的日期各有不同。325年的尼西亞會議,決定將復活節定於每年春分和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以確保復活節在主日慶祝,且在猶太人的逾越節之後。

隨時間過去,教會中人漸漸察覺,復活節的日期似乎離春天越來越遠,天文學家也發現,儒略曆每年平均長365.25日,比實際地球公轉太陽一週、氣候周而復始的「回歸年」的365.2422日,長了11分14秒,每400年過去,便會長了約3日。

終於在1582年,教宗格列高里十三世宣佈改曆,改變設置閏年的規則,基本原則維持不變,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如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則是例外。所以,1700年、1800年和1900年雖然都能被4整除,但因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所以成為「四年一閏」的例外。

如此做法,可在400年中減少3個閏年。按格列高里曆的規定,每400年有97個閏年,以及303個平年,每年平均長365.2425日,比儒略曆的平均年長365.25日,更接近回歸年的365.2422日。

1700年、1800年和1900年均年代久遠,2000年則因為能夠被400整除,所以維持是閏年。相信今天在生的人,都沒有經歷過這「四年一閏」的例外。下一次的例外,將是76年後的2100年,若你能活著到那天,希望你屆時還記得今天讀過這篇文章!

文:LH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台灣中央氣象署、天主教香港教區、《今日基督教》

Previous
Previous

利瑪竇音樂劇 學效傳教士迎難而上的謙信

Next
Next

低聲道調查:多數讀者接受同性戀 不接受婚前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