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者小半:以畫畫為人化解失去的悲傷

插畫家陳家儀(Kathy)2014年提起畫筆,創作一個圓臉、微胖的害羞小女孩「小半」,不諱言那是自身故事的投射,以生動又童趣的筆觸,令生死離別的沉重話題添上溫度。成為插畫家第十年,Kathy回顧過去創作生涯,她發現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圍繞著生命、苦難和生死議題有關:「希望令人在不開心中試著轉念,或令他們能得到安慰。」

▍ 赴劍橋修讀兒童繪本課程

Kathy在大學主修數學,畢業後在金融公司浮沉了好些年,她發現自己不想過這樣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生活,鼓起勇氣毅然辭職。她憶述,第一次接案是受非牟利機構邀請繪畫喪親手冊,以插畫陪伴喪親者走過哀傷的道路。

她坦言,那次的成功為她打下了強心針,有信心繼續接觸生命議題。及後她為長期病患者設計遊戲卡,今年8月更為喪親者繪畫療癒圖卡,以圖畫和文字治癒傷痛。其中一幅描繪小半走進大自然尋求安慰,並寫有「經歷失去後,我的心變得更敏銳,更能感受周遭的愛和驚歎生命的美。」

至2019年,Kathy全身投入插畫事業,決定帶着對繪本的熱情與夢想,到英國劍橋藝術學院修讀兒童繪本碩士:「當時想到要一個人生活,擔心生活和財政上要面對許多問題,便感到不安。」

「我看到一間店舖的櫥窗掛着一幅畫,畫中是一大片樹林,有曙光從樹間灑落下來。」開學前,Kathy與友人到芬蘭上短期課程,駐足櫥窗片刻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家棺材店。「突然醒悟,其實終有一天我也會住進這些棺木裏,當時覺得是神的回應:如果我有一件事是自己想做的,又不是傷天害理的事,就勇敢去做吧!」

▍ 父親猝然離世 學懂活在當下

2022年學成歸來,但一年多後父親竟猝然離世。Kathy形容父親性格豪邁風趣,如同「大細路」,「他很懂得活在當下,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樂趣,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他為榜樣。」父親生命流逝之際,令她對生命有一番體會:「在生死面前的無能為力,令我明白甚麼叫『活在當下』,想做就去做,學會珍惜眼前人。」

為紀念父親,Kathy以一筆一畫,畫出對父親綿長的思念,創作出《信心的眼睛》一畫。她解釋,靈感來自詩歌《信心的旅途》中的歌詞:「我要有一雙信心的眼睛,使我在朦朧裏看見未來的一點輪廓,牽引着我前行。」她畫下飛往天堂的小鳥、彩虹等元素:「想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送贈給他,相信他安躺在天父的懷裡。」

Kathy深信即使身處困境,繪本仍能為人帶來盼望和溫暖,其個人作品《快樂畫框》已於去年出版,是以尋找快樂為題的繪本。對於未來方向,她說相較事業初期的不確定,近來收入較穩定,想慢下來將重心拉回真正想做的事情:「想有些新的事情在我的生命中發生,有更多時間停下來作整頓,再重新上路。」

文:Karina

Previous
Previous

應對學童自殺 社工學者:成年人要放低傲慢

Next
Next

藝術呈現精神病心境 盼病者找到自己的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