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學童自殺 社工學者:成年人要放低傲慢

能仁專上學院早前宣佈成立「生命教育中心」,並由研究《周易》的學者謝向榮擔任中心主任,他在記者會上稱學童「多想社會責任、家長期望」便不會「做傻事」,引來各方批評下為言論道歉。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講師丁惟彬認為,要應對學童自殺,成年人要先放低傲慢,先改變自己,重拾謙卑的心,從源頭為年輕人鬆綁,「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要承認:今日的香港,並不是一個讓小孩子身心幸福成長的樂土。」

丁惟彬昨於《明報》撰文,指出謝向榮的言論有一定「市場」,因為至今仍有不少人以「長輩」角度看待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包括批評當事人軟弱自私,以至抗逆力不足,將問題歸咎於個人而非家庭及社會環境因素。他認為上述想法和做法是blame the victim(指摘受害人),而當社會真的生了病,我們卻盲目強調正能量,要求他們正面和成熟點,「就算將幾多年輕人送進精神醫療系統,都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他強調每個人的精神狀況都與身處環境互動,多年在社區從事精神健康以至現於大學任教,他深切體會到青少年不快樂,主要與家長期望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有關。這包括從小受「薰陶」認定做人要成功,而定義更往往取決於外在指標,令孩子慣常與人比較,達到指標便被要求追逐更高,結果無論如何努力,也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少香港年輕人正因為無法滿足家長與社會期望,感到自責和內疚,甚至傷害自己。

曾任中學教師的田方澤昨亦在《明報》撰文,指出在面對學童自殺問題時,坊間常討論加強生命教育、加強輔導,鼓勵學校增加體育和其他活動等,他反問:「其實我們的學童不夠忙碌嗎?」並認為要處理問題,應該是「減數」,而非「加數」。他指出,現今的青少年很忙碌,缺乏停下來休整和探索的空間,而無論是大人抑或學童,都要有餘暇和空間,方能夠互相支持關愛,有時間心力傾訴和聆聽彼此。

文:LikHang

防止自殺熱線:
生命熱線 2382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2222
撒瑪利亞會 28960000


相關文章:

Previous
Previous

陳日君樞機給大專生的話

Next
Next

安慰者小半:以畫畫為人化解失去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