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音樂有咩關係?
早前在八月的天主教世界青年日,教宗做最後彌撒前,葡萄牙神父 DJ Guilherme 大玩 Techno 音樂,打碟打到全場氣氛高漲。DJ神父廣受青年、網民歡迎,西班牙著名報章 El País其後寫了篇較深入的報道,認為宗教氛圍與狂喜音樂之間,未必如想像中那麼遙遠。
▍中世紀頌曲譜入電子音樂
DJ 神父熱切宣告:「我做呢啲音樂,就係為咗叫醒啲人,好似一首榮耀頌,而我地嘅生命,本來就應該係首榮耀頌。」
其實早在九十年代,西班牙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 de Silos) 就有群本篤會修士將中世紀的額我略聖歌 (Gregorian chants) 元素譜入電子音樂,發行唱碟《頌歌》(Chant) ,大受歡迎。
同樣使用額我略聖歌,德國組合 Enigma 發行的《Sadeness》卻有迥異的意趣。取材自沉溺性虐待的薩德候爵,唱碟混合修院靈修與性愛高潮的聲音,受歡迎的程度卻不下《頌歌》。
▍化身銳舞音樂場地的教堂
當Guilherme神父彷似將「神聖」的天主教聚會變成「屬世」的電子音樂派對,另一些地方卻將「神聖」的教堂變成「屬世」的音樂場地。
該篇 El País 的文章提到,歐美很多荒廢的教堂,也被改造成銳舞 (Raves) 的音樂場地。西班牙的Bilborock、荷蘭阿姆斯特丹的Paradiso,前身都是教堂,現在是重要的 live concert 音樂場地。美國丹佛 (Denver) 的 “Church Nightclub”、紐約、倫敦的 “Limelight” 是當地夜生活的「聖地」,同樣改建自教堂。
紐約東村 (East Village) gay club “La Saint” 雖然本身只是個空置的音樂廳,並非教堂,但它「聖人」的原名,和之後「Disco 界的梵蒂崗」的綽號,都帶宗教意味。
▍追求烏托邦而濫藥的狂歡社群
銳舞 (Raves) 八、九十年代在英國興起時,多在政府難以管理的場地做音樂,像廢棄倉庫,帶著某種追求無政府烏托邦的意味。
在這些音樂聚會,很多人都會服用藥物,追求狂喜經驗。有趣的是,早在古希臘的艾盧西斯祕儀 (Eleusian mysteries) ,參與的人都會服用神聖飲品 kykeon。艾盧西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堂,祕儀當時極為流行,而且與其他文明的秘儀也有相似之處。生成 LSD 的化學學者 Albert Hoffmann 認為,所謂「神聖飲品」只是某種迷幻藥,宗教經驗也不過是藥物作用。
這篇報道點出了異教崇拜與基督教敬拜之間的界線不如想像中清晰,如何辨別狂歡與火熱,或許值得繼續思考。
文: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