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疲憊靈魂喘息

西環的書店 Hiding Place「舍下」剛在八月結業,小編訪問了四位店長Joanne、Kenneth、Michael、Gabriel ,他們雖然不捨,但又不太難過。兩年歷程的收穫早已超乎他們想像。

讓疲累靈魂喘息的開放空間

Hiding Place取名自二戰一個庇護猶太人的荷蘭家庭,中文名是「舍下」,希望來者都能「卸下」重擔。Joanne道出開店初衷,原是看見香港人逃避新聞、返工很累放工又只能煲劇,想用閱讀來打破這個悶局。「上帝嘅恩典係豐盛嘅,我哋唔應該膽怯」,但這不等於要趕路。她引用《跟耶穌學安靜》一書,提出耶穌從不趕急。

書中提到一個土人在森林探路中途突然停低,說「要讓靈魂追返上我」。Joanne覺得在香港生活就是如此急得沒空裕整頓生命。香港人從小受訓練讀書,可是人愈大反而愈少看書,而且明明懂得兩文三語,卻對英文書很抗拒。她覺得很可惜,所以才想開拓一個地方,讓人舒服地休息、看書。「撒但同我哋講,嚟嚟去去都係咁㗎啦」,但上帝卻是做新事的神。

Kenneth 形容開書店就像「揸列車」,客人就像乘客,車長的任務就是如何讓乘客可以舒服「睇吓風景」。如果只是想稍作歇息,揭幾頁書,那當然可以。如果想深入認識一本書,又可以參加「舍下閱讀」讀書會,既有信仰書像思路豐的《福音叫人有活著的勇氣》,也有民間研究像本土研究社的《棕須一變》,或者文化書像《音樂使人自由》。

其實即使是日常擺在架上的書,也必須有至少一個店長讀過才能賣。Joanne強調,讀完才向人介紹一本書,有說服力得多。例如《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Michael形容封面「睇落唔覺好睇」,但經認真讀過的Joanne介紹後就想拿來讀。原來「正向衝突」是指極端自說自話的狀態,而書中提及一個猶太拉比,就願意打破困局,理解看似敵對的巴勒斯坦群體。

不只是書店更是文化場地

除了讀書會,Hiding Place 也常邀請新晉藝術家展出作品,兩面牆可以懸掛作品,而天井的壁畫更是Joanne離開這個「藏身之處」最不捨的部份 。Kenneth 喜歡鼓勵艱辛創作的人「你啲畫好正喎,好靚喎」,笑言有時幾句話已經能讓人有動力創作下去。

由門口到天井的通道,也曾是劇場出入的路。Hiding Place曾邀請朋友做「一人一劇場」,讓參加者的情緒在演員的即興表演中抒發。兩年來,書店辦了過百個文化活動,像音樂會、工作坊,甚至市集活動「保德Fest」。在結業前「舍下」辦了「說 Go」結業展,邀請各路好友分享在Hiding Place的一些難忘片段,有其他書店的店長,也有不同的創作、文化人。

▍不是「完」而是「成」

經營書店兩年,Michael形容是「驚喜,出奇地好」。雖然平時不喜歡用「屬靈用語」,但他是由心底由衷感恩的。Kenneth 表示開書店會遇見一些 在教會事奉不會遇到的人,例如一個家住新界、喜歡插畫卻因為照顧孩子而放下興趣的母親。這些經驗再多錢也不能買到。Gabriel補充,Hiding Place的終結不是「完」而是「成」,「完」只是時間的結束,「成」卻是引向更多的想像,有點像耶穌的死,一粒麥子落在地上,開出更多果實。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時代需要讀書對抗簡化思維 直面生活無力的現實

Next
Next

宗教與音樂有咩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