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三層應急機制應對學生自殺問題 學者批自欺欺人

學童自殺問題日趨嚴峻,醫衞局、教育局和社署正研究設立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以識別高危學生,包括第一層「由教師識別」、第二層「政府為學校配對社工」以及第三層「醫管局優先處理嚴重個案」。有學者直言,在教師工作壓力沉重、各專業人手短缺下,機制只會造成「塞車」。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港大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在港台節目表示,年輕人精神健康情況嚴峻,他早前發表的報告顯示,20%年輕人曾有自殺念頭,有自殺計劃的亦高達5%,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數字。他指出,2016年時也曾有一波學童自殺潮,引起社會的關注,但令人遺憾的是,自殺事件只能引起短暫注意,大眾「好快就失憶」,最終「方案就有,人力就無」。

對於當局提出的「三層機制」,陳友凱直言,「這反映我們是束手無策,因為之前已經提議過,為何當時無執行?」機制反而是「很危險的系統」,令大家有「錯誤的安全感」,以為只要有機制,不需很多人力,都能做到要做的事,但實際上是「自欺欺人」。陳友凱指出,「三層機制」要有效,每一層都要有足夠人力,若底層的人力已不足,只會造成「塞車」。

現時「三層機制」的底層是「由教師識別」,陳友凱認為,不是覺得不需要,而是根本沒辦法做,事現時學校老師已經非常忙碌,承受非常大的壓力。他反問:「在沉重的課程和工作中,再加多個角色,是否一個可行、合理的做法?」

陳友凱指出,年輕人身邊不只有老師,也有同學、家人等,認為有需要組織朋輩之間的網絡,而不是將責任「堆在老師處」。不過,他指精神健康問題面對標籤,要組織同學之間互相關心精神健康,不是容易的事,不是「講就會自動發生」,朋輩網絡也需要投放人力去組織。

醫管局數字顯示,過去12個月精神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佔5%的「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一般在一星期內,但佔76%的「穩定新症」最長可達95星期,即超過一年半。陳友凱坦言,這是由於不夠醫生,病人能見醫生時已是病得很深的情況,「三層機制」想做到的防止惡化是難以做到,「好多精神健康狀況,不理它就會惡化。」

文:LH

網上文字輔導服務
天使在線:www.teensonline.hk
Open噏:91012012(Whatsapp)/ www.openup.hk
Chat窿:www.chatpoint.org.hk

熱線服務
青年新領域青少年精神健康熱線:26357709
撒瑪利亞會24小時電話熱線:28960000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青少年支援熱線:23892227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899
生命熱線:23820000

Previous
Previous

5成受訪青少年受高度情緒困擾

Next
Next

慨嘆歷史轉瞬即逝的聖像匠人:彭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