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伊甸餐廳最後一週營業 分享會總結經歷

經過摩肩接踵的開源道,在車水馬龍的觀塘道迴旋處旁,進入觀塘工業中心的大閘,只需要登上一層,便進入一個木色裝潢的恬適小天地,一個觀塘工廠區的上班族也會知道的小角落——伊甸(@eden.kwuntong)。

然而,這間佇於觀塘社區七年的餐廳在本周六也會正式告別,營業至當日傍晚6時。

Timothy、Matthew和Michael三個好朋友從小一起返學、一起成長、一起返教會,夢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空間,開設一所Cafe。並開始思考,信仰怎樣和他們的小天地結合,於是開創了營商宣教的嘗試,這一試轉眼七年。

「對(觀塘)Eden的結束,我不是想得太負面。反而我們為是正面的,因為我們已完成由2017年到現在的歷史任務,是一個階段性勝利。」Timothy分享。在星期六(12日)的一個晚上,伊甸沒有對外開放,Timothy和Matthew向十數位特意到來與伊甸告別的朋友分享近七年由創業到告別的心路歷程。

餐廳起始時,遇過像「災難」一般的日子——因為他們從沒有餐飲經驗,甚麼撞板的事也遇過:試過一個早餐超過30分鐘也做不好給客人、也試過傳菜的時候,整碟三文治潑在穿西裝的客人身上。及後在2019年的社會事件,與股東在餐廳定位上有磨擦,接近兩年的疫情中政府的防疫規定及疫後的經濟蕭條,也令他們經營困難。他們的「宣教之路」似乎總是在風浪中擺渡,然而他們卻認為上帝的恩典卻更多更豐厚。Timothy續道,他們在這裡遇見了無數的客人,也和逾百位同事合作,親身接觸過許多生命,也提供了一個地方給人思考。

「思考好緊要」Matthew憶起Eden經歷的轉變,特別是在19年轉型為現時的Eden風格時,說出這句。他們想在仿似迷失方向的城市中,提供一個空間給客人思考,正如餐廳牆上的一句金句:「順利時要喜樂;患難時當思考。」

當晚的分享會在愉快的氣氛中渡過,眾人離開的時候並沒有依依不捨,道別不等於離別。Eden在觀塘的旅程結束,西營盤的Eden分店(@eden.syp)會繼續思考如何實踐信仰,接觸社區。

文:JW

Previous
Previous

甚麼人才可以領聖餐?

Next
Next

學傳質性研究發現 無宗教歸屬大學生有興趣了解人生意義過於信仰或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