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大廈重建在即 街坊細訴當年故事

講到香港的公共屋邨,你會最先想到哪一個?位於牛頭角的觀塘花園大廈,是1966年香港房屋協會為了方便觀塘工人返工,在當區建設的第一個廉價公共屋邨,見證了觀塘一帶七十年的歷史變遷和發展。時過境遷,花園大廈也抵不住歲月的洗禮,即將被拆卸重建。小編最近參加了花園大廈的導賞團,跟隨居民的帶領和講解,細聽花園大廈的流金歲月。

▍ 佈滿鮮花的屋邨點綴居民的生活

花園大廈是參考英國「花園城市」的概念而建立,花園大廈第一期的樓宇都是用花命名,例如水仙樓、牡丹樓,但這些「花樓」都在1980年代陸續拆卸重建。第二期的雀仔樓,顧名思義是用鳥命名,例如燕子樓、畫眉樓等,甚至大廈的欄杆,也用鳥兒的標誌裝飾,為屋邨平添一抹詩情畫意。

花園大廈在屋邨內設置許多苗圃,有一些只給地下居民種植使用,有一些開放給不同樓宇的居民。小編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一條斜路蜿蜒向上,能看到不同民居在露台上種植的花草,花圃掛在露台外面,一路見到楊桃、洋紫荊、蘆薈…… 明媚的顏色在樓宇間跳動。

帶領導賞團、住在這裡四十餘年的杜太和杜生在三個不同的樓宇住過,花園大廈記錄了他們人生發展的軌跡,在畫眉樓喜結連理,有了孩子之後住在更大的百靈樓,孩子長大之後需要更多空間,故搬去更大的燕子樓。杜太說到,這裡生活環境舒適,即使屋邨外車水馬龍,但這裡宛如一個秘密花園,十分清幽。

▍ 最懷念的是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

同樣帶領導賞團的杜生在1967年就已經搬入花園大廈,當時沒有甲級保安,是由居民自發組成的互助委員會負責看更,維護大廈的治安,他一個月輪一、兩次更。他表示,當時都很安全,更因為他這個身份,認識了整層樓的街坊,彼此關係都很好。他慨嘆,以前花園大廈前沒有那麼多屏風樓,視野開闊,逢年過節街坊都會擠在樓梯間眺望遠處維港的煙花,享受天倫之樂。如今花園大廈前高樓林立,再也沒有曾經一望無際的視野,獅子山也只剩下一條縫隙可以窺見。

杜太分享了一個故事:當時有一戶獨留小朋友在家,家裡沒有熄火,整個房子都充滿煙,嚇到小朋友不停搖晃鐵柵門哭鬧,住在隔壁的人家見狀從自家的露台爬過去安撫小朋友。她笑道,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一傳十、十傳百,整個花園大廈的住戶都知曉此事。當時花園大廈的鄰舍都很有愛,經常讓附近的街坊鄰居保管鑰匙,下雨時鄰居可以幫忙關窗。她年輕返工時,鄰居也會幫她照顧小朋友,但現在各家各戶都關上家門,關係變得冷淡和疏離。

▍ 希望更多人可以關注這裡的價值

杜太最惋惜的,是花園大廈裡的一棵印度榕樹。以前這棵印度榕枝繁葉茂,吸引許多鳥兒築巢,但因為一些街坊嫌鳥兒擾人清夢,硬生生砍掉半棵,鳥聲不再。她認為政府保育工作做得不夠,好多有價值的地方「買少見少」,很多地方都漸漸失去了特色。

她和丈夫當花園大廈的導賞員已經接近兩年,她希望藉這個機會將花園大廈這個地方介紹給其他人認識,讓大眾都關注重建的議題,她也擔心搬遷後會失去原本的社區網絡。

花兒凋謝,鳥聲不再,願這裡的點滴溫情長存人們的心中。

文:SY

Previous
Previous

你身上還有未癒合的傷口嗎?療傷需要記起往事

Next
Next

監獄神父助被囚者讀書 籲特赦社會事件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