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還有未癒合的傷口嗎?療傷需要記起往事

經過呢幾年,唔知你身上嘅傷口仲有幾痛?有信仰嘅人又可以點樣正視呢啲結唔到痂嘅創傷,仍然回應上帝嘅呼召?我哋好容易受誘惑,飄浮喺虛擬網絡,忘記自己或者人哋肉身受過嘅苦難,但咁樣只會更痛。或者,我哋需要將沉積嘅恨意放喺禱告,然後睇見,人哋受嘅苦唔比我哋嘅少,而且係可以互相感通、頂住。

▍ 虛擬世界令人難以專注但療傷卻需要記起往事

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副教授趙崇明博士在一星期前的神學生聯禱日分享,記起往事是信徒療傷的重要過程,但cyber space的世界卻帶來三個屬靈生命的問題。第一個是「快速」,信徒很難慢下來認識內在自我(inner-self)。他以滑水與潛水為喻,滑水的速度很快,卻只能略過水面;而潛水過快則會有生命危險,必須慢慢、深入探索,才能發掘神秘的深海世界。第二是分心,現代人能夠一心多用(multi-tasking),同時處理許多事情,卻未能專注於當下。第三是數碼脫離軀體,他指出耶穌道成肉身在我們中間,但我們卻嚮往脫離肉身,步入虛擬世界,更難接觸內在生命。

「我們可以有許多知識,卻未必有智慧。」趙崇明認為,智慧是深入認識世界與人性,但操練這種智慧需要「等候」(spirituality of waiting),透過身體的靈修學,作出默觀式的沉思。透過肉身(outer-self)給予的痛,才能覺察內在生命(inner-self)的傷痛。基督信仰並非靈肉二分,而是心身相連(mind-body connection),透過專注當下的洞悉力,能夠看到人的本質,同時讓傷口療癒。

▍ 承認恨意並在禱告中表達

屬靈導引期間,趙崇明引用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的《回應上帝:用詩篇禱告》一段話:「我們的憎恨需要禱告出來,而非壓抑。……我們通常不會承認或在禱告中表達恨意;但若我們不承認,很快和很容易變形成為觸發它的邪惡;若不禱告出來,我們會失去與邪惡搏鬥時須具備的洞見和力量。」

他續指,面對世界的不公不義,或是今天的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我們為何不能憤怒?不能埋怨?不能破口大罵?」聖經的咒詛詩正是教導我們不要自欺,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並痛斥不義的事情。同時,信徒也需要自省,覺察自己有否成為災禍的共犯。

▍ 憐憫中的Passion有「受苦」的意思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在《無權勢者的力量》提到:「當生活在充滿謊言、隱瞞、欺騙、透過意識形態操控的社會裡,要堅持追求真理,磊落真誠地生活(living in truth)。」趙崇明認為磊落真誠地生活並非凡事對著幹,但也並非凡事唯命是從,正如先知但以理與三位朋友,他們持守真理的勇氣,讓他們至終仍效忠於神。

趙崇明認為,living in truth也包括神的真理,以及自己表裏如一的誠實。另外,負傷的牧者也需要一份憐憫(compassion),當中的passion正應解作「受苦」。他寄望神學生能夠成為共患難的牧者,學習如何牧養同樣傷痕纍纍的別人。

文:TY

Previous
Previous

懷疑人生就繪畫吧 專訪全職青年畫家希念

Next
Next

花園大廈重建在即 街坊細訴當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