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榮神益人的不同角度

近日大埔區一所中學打進學界比賽決賽,該場決賽在星期日早上舉行,校方因同學「星期日要上教會」為理由申請退賽,事件引起校內校外人士關注。

作為校友,筆者一直關心母校的發展。因此行文前再次查證辦學團體的辦學理念,她說:按聖經真理提供全人教育,讓同學在德、智、體、群、美和靈命上,得到全面優質栽培,以致學能得以提高,個人潛質得以確立和發揮,並且認識真神,明白真道,建立優良品格,樹立律己精神,得以在信、望、愛中成長,長大後能立身處世,關心國家和社會,榮神益人。

母校基督教氣氛濃厚,每個學期都會有形形色色的福音事工邀請同學參與,駐校教會在主日更有崇拜及主日學課程,讓參與的同學在靈命上日益長進。所以站在校方立場,靈性教育的重要性可謂與學術成績並駕齊驅,亦能解釋為何校方以往遇到類似情況都會選擇退出比賽。

至於對在校學生而言,相信大多對此事充滿疑惑,不滿校方以宗教信仰作為原因錯過一個為校爭光的機會。聖經的真理教導我們不可以停止聚會,好像停止慣了的人一樣,信徒的聚會生活不可或缺。而同時很多教會為了不同群體的需要不再只設有主日的聚會,例如週六崇拜,耶穌亦教導我們敬拜在乎心靈和誠實,並不囿於時間。所以,學生一定要在主日上教會才能敬拜上主?再者,並不是每名學生都是信徒,「因為星期日要上教會,所以不能比賽」的原因不能使他們信服。於事件發生的節骨眼上,他們在社交平台批評校方做法。

▍時代轉變 年輕人會反思甚至評論規條

筆者認為,教會生活對於建立信徒生命至關重要,特別在中學的階段,能夠有明白自身經歷的朋友和導師,能給予年輕人動力面對乃至解決當前處境。校方看重學生靈命成長,既符合基督教學校的宗旨,又能夠確保學生在學時期得著「最好的禮物」,有助立身處世,確能榮神益人。

可是,隨著時代的轉變,年輕人未必再凡事順服於規條之下,從而會對規條的定義作出反思乃至評論。這不能說他們「叛逆」,因為在他們面前是一個奪冠的黃金機會,能夠為校爭光,何樂不為?最弔詭的是,學生為學校爭取榮譽也是榮神益人的其中一種方法,然而校方的回應不能回應學生的想法或訴求,最終一度形成兩難局面。

或許,校方和學生之間需要更多溝通,免得頻生誤會。

更何況,信仰路從來都是上主塑造我們的過程,並不是一堆條文能夠形容。

#低聲投稿

薯:【榮神益人的不同角度】

Previous
Previous

蔡錦圖:何必曰利:再思學校教育

Next
Next

Churman:【回應伍家豪】〈回應深淵爭議〉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