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辯:比起白衫導遊有幾無能 我哋更應關心自己嘅下一代
早兩日美國Youtuber IShowSpeed快閃香港,各大社交媒體都被呢位坐擁3800萬訂閱者、身穿紅色港足球衣嘅黑人Youtuber及Rapper洗版。
▍ 係咩令青少年不惜狂追?
數以百計粉絲衝出馬路,追住Speed架電車逆線狂奔,危險到連Speed都不停叫佢哋上返行人路;去到天后站,有粉絲跑上逆方向扶手電梯追星,有人跳閘,有出閘機更疑似被人撞毀。睇住呢啲直播畫面,我覺得好震驚,香港好似好耐無見過有咁大班人咁樣齊齊跑出馬路。
更令人震驚嘅係,依直播所見,追住Speed嗰班瘋狂粉絲望落個個都好細個,似係中小學生。究竟一個Youtuber嘅影響力有幾大,先可以令咁大班細路為之瘋狂,跑晒出車來車往嘅馬路,甚至不惜走上逆方向扶手電梯向上追?
而最令我震驚嘅係,當一位身穿黑色衫,望落只有七/八歲嘅小妹妹可以不假思索、好流利咁講出Speed嘅英文全名,(掹車邊仲係「Gen Z」嘅)小編可以完全「零知」Speed係邊個。
於是我走去search呢位現年20歲嘅Youtuber嘅往跡,知道佢以做啲「無厘頭」嘅搞笑行為成名,包括喺直播扮狗吠、尖叫等。當中亦有不少出位且具爭議性嘅言行,例如涉嫌喺Twitch直播節目中以言語攻擊女性、喺打機時發表性別歧視言論、喺屋企放煙花差啲燒著間屋、直播中疑不小心露出自己嘅生殖器官等等。
我不禁問:究竟啲細路鍾意佢啲乜?正如我完全唔明依家啲細路點解鍾意睇Tiktok、抖音、小紅書一樣。而呢啲點解,其實係好需要被正視,好需要被探討。比起白衫導遊有幾無能,比起香港政府有無把握機會說好香港故事,我覺得香港嘅下一代更值得關心。
見到Threads有啲大人話:「條友乜水嚟?唔知咪唔知囉,我一定要識㗎?」、「依家啲細路睇埋啲咩白卡youtuber?」、「啲Gen Z失禮死人,六年前啲有理有節嘅細路去咗邊?」
如果你無生細路,亦都唔打算關心香港嘅下一代,fine;但我希望呢啲咁哽耳嘅說話,不是出自為人父母者、老師,或者其他從事教育相關工作者之口。因為當我哋要以「教育者」自居,我哋就無權戴住副有色眼鏡去睇自己嘅下一代,無權唔bother知道班細路平時睇啲乜嘢受啲乜 嘢影響,無權選擇以自己嘅無知為榮。
因為我哋永遠唔知,呢種無知,可以有幾大鑊。
▍ 大人要等到出事先如夢初醒?
Netflix最近出咗一套好紅嘅短篇劇集,叫《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警告:下有劇透,慎入),劇集講述一位13歲嘅小男孩Jamie被控謀殺一位女同學Katie。Jamie喺學校同社交媒體長期受到同學嘅嚴重欺凌同言語攻擊,令佢承受極大嘅心理壓力同創傷,同時Jamie喺網上接觸到「男性圈」(Manosphere)資訊,令佢不知不覺間深受極端仇女言論同文化影響。而凡此種種,都為Jamie(疑似)殺害女同學嘅暴行埋下伏線。
但好可悲嘅係,喺劇中,無論係Jamie嘅爸爸,定係負責查呢單案嘅警察,從來唔知校園欺凌係幾咁嚴重,莫講話介入同協助Jamie。喺案件發生後,警察完全唔知小朋友有接觸「男性圈」資訊,唔知咩叫「非自願單身主義」、咩叫「80/20法則」,唔知Instagram post下面嘅「紅藥丸」、「炸彈」emoji係代表啲乜。最後要由一個細路點醒個警察,班大人先好似發現新大陸咁,慢慢從碎片中拼湊返Jamie嘅犯案動機。但當班大人如夢初醒,大錯已經鑄成,一個年輕女孩嘅生命已被奪走,回魂乏術,而一位年輕男孩下半輩子都好可能繼續身陷囹圄。
所以如果你今日做緊人呀爸呀媽,但你完全唔知自己個仔喺馬路拔足狂奔追住嘅嗰位人兄係邊個,其實你呢刻應該要驚。因為今日你可以唔知Speed係邊個,聽日都可以唔知自己個仔間學校發生欺凌事件,可以唔知佢同同學成群結隊去食「太空油」,可以唔知佢幾時走咗去「觀濱」同人free hug free kiss。而呢種無知,絕對不值得光榮。
喺現今娛樂碎片化嘅年代,你唔識某啲網紅某啲明星,不足為奇,亦不足為恥。唔識Speed唔係罪,我本身都唔識。甚至你唔鍾意呢種為流量無所不用其極、嘩眾取寵嘅「網紅文化」都無問題,小編一樣對呢種文化極之反感。從來無人叫你要即刻走去subscribe Speed,要睇晒佢啲直播片去令自己入流。但最起碼我哋要保持開放同謙卑嘅態度,放低「老屎忽」心態,嘗試了解同學習新生代嘅語言同文化,嘗試用返小朋友嗰套語言嚟做教育同溝通,嘗試多啲關心我哋嘅下一代,同最重要嘅係,適時作出引導。
我同時亦想同所有香港人講:做人把口唔好咁臭,寛容啲啦。
唔知點解當大家識講15、16歲嘅金賽綸好脆弱好需要被保護嘅時候,對香港嘅細路就特別苛刻。但凡有學童自殺事件、校園欺凌事件、「太空油」事件出現,總係有一大班大人衝出嚟批判啲細路,話我哋以前點點點,依家啲細路點點點,跟手加多句「一代不如一代」。究竟講呢啲批判說話,除咗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令你自我感覺良好啲之外,對整個社會有咩益處?呢啲無用嘅說話,究竟發放緊啲乜嘢訊息、營造緊一個點樣嘅社會比下一代?
當我哋啲大人成日話當年嘅時候,我哋必須要意識到,世界已經唔係當年「打仗食樹皮」咁樣。智能手機、社交媒體、AI等科技產物嘅出現,為小朋友嘅成長同教育環境帶嚟咗翻天覆地嘅改變。面對前所未有嘅挑戰,正正考驗大人有無一種胸襟去理解同接納時代嘅轉變,並引導下一代行一個啱嘅方向。
《混沌少年時》嘅最後的一句對白,係男主角爸爸抱住隻毛公仔喊住咁講:「I should’ve done better」。
下次當我哋想去責難下一代做乜走去欺凌其他小朋友,做乜去食「太空油」咁唔潔身自愛,做乜郁啲走去自殺,希望我哋都會記得:我們都曾是一位混沌的少年。面對眼前每一位混沌的少年,我哋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更謙卑嘅大人。
We all have the choice to do better.
(編按:分題為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