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不一樣的聖週五:以藝術靈修默觀苦路
今年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聖週五,因為我參加了由「香港聖路加天主教藝術家協會」舉辦,在西貢鹽田梓舉行的藝術靈修日營,為配合聖週五,當日的主題是以鹽田苦路。最初我以為是一個環島的拜苦路活動,殊不知過程中卻發現可以運用肢體動作,用劇場遊戲創作形式拜苦路,讓我深深體會到原來運用想像力和創作,一樣可以去表達和反思信仰的內容。
當日我們早上10時左右,坐船到鹽田梓。當進入鹽田梓一間小屋時,導師們將參加者分成三組,同時給予三張耶穌苦路的圖片,各組需要在十四處苦路中,至少選其中一處演出。之後三位負責導師分別與我們探討如何設計言語,並用鼓棍和搖鈴配合演出,導師也運用肢體動作遊戲,幫助我們構思演出時如何配合角色的肢體動作。導師要求創作除了人物之外,還必須有物件的角色。我們5位組員決定以耶穌苦路第十二處,即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一幕演出。筆者演耶穌,其他3位參加者分別演羅馬士兵,十字架和一位慨嘆為何好人會被釘死的婦人,一位參加者則負責使用樂器。最初我們的演出都十分「跟原著」,導師提醒其實可以將創作更天馬行空,配合現代的物件和言語去設計苦路十二處的場面。
到了真正在聖堂內拜苦路時,各組都用自己選的苦路處演出,而去到第十二處時,我們都十分即興,運用想像力,演出以下的場面:
羅馬士兵:「同十字架上個將死的犯人自拍一張先(士兵拿出手機自拍),唉!都唔知幾點先收工!唔知上面果幾個人幾時先死!」
十字架:「我原本是樹木上的木頭,冇諗過自己會變成刑具,變做十字架」
婦人:「(罵羅馬士兵)你有冇搞錯,竟然依個時候自拍,耶穌你明明話會救我地,點解佢地要釘死你?」
耶穌(筆者):「(對羅馬士兵)父呀! 請寬恕這位自拍的羅馬士兵,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十字架,你今日是刑具,但你日後將成為世界希望的標記。婦人呀!不要害怕,三日後你會見證什麼是逾越!父呀!我將羅馬士兵、十字架木頭、婦人同依度所有人交在祢手中!」之後耶穌斷氣。
短短的演出都十分即興,內容都不是根據原著,但我最深刻還是「十字架」的角色設計和對白。它本來是一塊在樹木上的木頭,突然被製作成十字架,成了死刑的工具。難聽一點,那是「不好意頭」的標記,但創作中耶穌卻跟「十字架」說,十字架會因祂的犧牲,成了希望的標記。
筆者有朋友看到近年的新聞,問:「點解天主要好人受苦,壞人當道?為什麼天主不消滅壞人,你的天主在哪兒?」
老實講這條問題,我到今日仍然在祈禱中詢問上主。的確,耶穌在福音中,面對著經師、黑洛德(希律王)和比拉多的質問,祂都有作出反駁,沒有默默忍受不公的對待。然而祂為了愛,選擇走上十字架,承受侮辱,出賣,背棄,看上去十分屈辱和失敗。可是,祂的復活,卻超越了這些苦難,戰勝了死亡和罪惡,本來「不好意頭」的十字架,真的成為了信仰和希望的標記。這場創作,令我想到只要如耶穌一樣,在絕望中仍然懷著相信,最後我們必定會逾越,表面上「不好意頭」的失敗、迫害和困難,在上主光照下,都可成為日後希望的種子。
沒有想過一個簡單的劇場創作,令我更深入地默想耶穌的苦難。在筆者的經驗中,很多人聽到「藝術靈修」四字,都會感到自己「不懂藝術」,因此「唔敢參加」,然而藝術靈修活動不但不要求參加者有藝術背景,在參加者以為自己「無藝術細胞」的狀態下,只要願意開放自己,配合想像力,一樣可以創作出獨特的劇場情景/作品去表達信仰的內容。想像力是上主給予我們的獨特禮物,可惜在傳統過份單向的教育模式下(有時教會的培育都一樣),我們往往害怕做錯、答錯,變得步步為營,不敢再去想像,慢慢限制自己。筆者從這次的經驗,覺得藝術靈修可以幫我們重新發現上主給予我們想像力的恩寵,讓我們結合彼此的想像力,創作獨特的作品去表達信仰。因此,鼓勵大家可以嘗試參與藝術靈修的體驗活動,上主可以通過看似天馬行空的創作和想像,與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