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者:我父給我的杯,我豈可不喝呢?

📖福音經課: 約翰福音18:1-19:42

今日係基督受難日,又稱受苦節,係記念耶穌基督為承擔世界的罪孽、苦難、傷痛,與黑暗的罪惡權勢對撼,而被釘上十字架的日子;也是我們在艱難、灰暗、痛苦之中,彼此守望,互相牧養,彼此激勵扶持,一同守候復活的光明來臨的時刻。

約翰福音18-19章,仔細敘述耶穌由被捕、受審、判刑,到在十字架上斷氣的整個過程,敘事充滿戲劇張力,展示了把耶穌送上十字架的三股力量,和他們之間的張力:

1.猶太宗教領袖和他們的爪牙
2.總督彼拉多
3.耶穌本身

◽️勾結政權的宗教領袖

首先是大祭司那一夥猶太宗教領袖。他們早就處心積累要「解決」耶穌。早在約翰福音12章,就已經看到他們決定了要令耶穌消失。那時耶穌剛剛叫一個年輕人,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然後去了拉撒路家裡,跟他和他兩個姐姐一齊食飯。

一個本來高高興興的場面:細佬返咗嚟,兩位姐姐失而復得;耶穌也見返他所愛的年輕朋友;誰知暗藏死亡的陰影。約翰福音說,大祭司不單決定要除掉耶穌,更加「連拉撒路也要殺了」。

聖經在這裡用了一個非常普通的連接詞 (kai),通常翻譯做「and」,有時也可譯作「even」。用我地日常香港話,即係話:佢地「even拉撒路都要殺埋」。

拉撒路只是個十幾歲的年輕人,究竟做錯乜嘢,以致在上掌權嘅唔放過佢?冇,只因為佢被耶穌幫過、救過,在位掌權的認為,人們見到本來死咗嘅拉撒路生勾勾,就會諗起耶穌。因此,除咗要「解決」耶穌之外,就「even拉撒路也要殺了」。

這些手握權力,又害怕失去權力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權力,可以去到幾盡?就是為了斬草除根,不惜株連九族。

猶太宗教領袖對耶穌,最初應該是個宗教上、神學上的否定,覺得這個人怎能自稱神子、彌賽亞?後來,因為耶穌受群眾擁戴,到處都有人簇擁、追隨、找他治病;群眾接受耶穌,變相威脅到他們的權威和權力,到了一個點,不得不令耶穌消失。

於是,本來宗教上的否定,演變成政治上的否定。捉去坐監、打一身教訓一下都不夠,一定要令他人間蒸發!不過,宗教領袖也知道,自己沒有權力殺人,不能執行死刑,更不想弄污自己雙手。所以,一定要拉政治領袖落水,與他們同流合污。簡單來講,即係政教勾結。

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群眾夾道歡呼Hosanna Hosanna!今日群眾卻在耶穌和巴拉巴之間,選擇釋放巴拉巴,把耶穌釘十字架。有人以為,這是因為耶路撒冷的民情逆轉,耶穌被起哄的群眾出賣。甚至有人話,這就是民主的壞處,因為民主隨時變成民粹,連上帝都畀佢玩死。

但其實,耶穌是給處心積累,要保住自己權位、利益的人害死的。根據約翰福音的描述,高叫要把耶穌「釘十字架」的,並非一般群眾,而是在總督府門外集結的大祭司和警衛,全部都是他們自己人!

◽️無法堅持原則的政治領袖

第二個人物,是羅馬帝國派駐當地的總督彼拉多。他雖然權傾一方,但畢竟是個盡量嘗試「守法」的官僚,他跟規矩做事,又怕孭鑊,不想介入猶太人的爭議,最好唔好搞佢。

他說,我不是猶太人,點知你地咁多嘢?你地啲爭拗關我咩事?你們有自己的律法,就按你們的律法處理囉!我查不出這個人犯了甚麼事。

但是大祭司他們威脅說,你這樣等於不效忠凱撒,等於縱容叛國者,縱容「猶獨」。這樣的罪名,誰擔當得起?「縱容叛國者」的大石壓下來,彼拉多也不得不就範。

但他始終不服氣被猶太宗教領袖夾硬焗他,殺一個他認為是無辜的人,所以最後他故意在耶穌的罪名上,用三種語文寫:「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

彼拉多出到這一招,輪到宗教領袖腳軟,說:「唔好咁寫啦,話佢『自稱猶太人的王』啦。」彼拉多一句DUD返轉頭,話:「我寫咗咯喎。」寫咗,就係寫咗。唔改。無補充。

就是這樣,在猶太大祭司一夥和羅馬帝國總督彼拉多雙方角力拉扯之下,耶穌就上了十字架。

◽️獨行苦路的耶穌

第三個關鍵人物,當然係耶穌。沒有耶穌出場,又怎會發生耶穌釘十字架?

耶穌從一開始就知道,而且決定必須要獨自面對這一切。「我父給我的杯,我豈可不喝呢?」他完全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使命,也一步一步,鋪排自己走向終局。

當大祭司的人來到,要拘捕他的時候,他毫無廢話,豪不躲避,更加無意側側膊閃走,

就說:「我就是。」而且叫對方,拉我一個得啦,唔關其他人事,放佢地走啦。

反而,門徒彼得曾經嘗試武力反抗,耶穌叫他停手,說這是他必須喝的苦杯。

被捕之後,審訊期間拋來拋去。有好幾次,耶穌只要講多句,你當是求情也好,澄清也好,都足以令彼拉多放他一馬。但耶穌選擇保持沉默,無補充。

就是這樣,耶穌上了十字架。如果他不接受天父所指派的任務,逃避來到世間的使命,大可以不必上十字架。

基督來到世間,與我們同行,承擔世間的罪孽、苦難、傷痛,與黑暗的罪惡權勢對撼。他同時也邀請我們與他同行,同行苦路。

我們,又是否願意回應基督的邀請,與他同行苦路,在這個苦難的世界,抗衡黑暗的罪惡權勢,散播復活的盼望?

Previous
Previous

Kiu:主並非沉默,而是一起受苦

Next
Next

新筆由紀:點解復活節年年都唔同日期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