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筆由紀:點解復活節年年都唔同日期嘅?
嚟緊星期五係基督受難日,跟住星期日就係復活節主日。呢個係基督宗教每年最重要嘅節期,亦係幾百萬香港人由細到大都享用嘅長假期。但係你有冇留意到,復活節嘅日子係年年都唔同㗎?譬如舊年2024復活節係3月31日,前年2023係4月9日,明年2026就係4月5日。搞到阿媽都話好亂,究竟點解會咁嘅呢?
非常非常非常簡單嚟講,係因為復活節嘅日子唔係跟現代嘅公曆,而係同猶太曆法裡面嘅逾越節有關,逾越節日子又同春分有關。
複雜少少講,古代猶太人,以每年農作物初熟嘅春天為一年嘅開始,將最接近春分嘅新月初上嗰日定為新年第一日,再數14日就係月圓,就係逾越節。(即係話:猶太曆嘅第一個月第14日,就係逾越節。)然後,基督宗教依據《聖經》描述,相信耶穌同門徒嘅最後晚餐就係逾越節晚餐(或者預備逾越節嘅晚餐),晚餐之後耶穌被捕,然後安息日來臨嗰日(星期五),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亡、埋葬,教會稱呢日為「基督受難日」。之後第三日(星期日)清晨,《聖經》幾卷福音書描述,有兩位女士(耶穌嘅阿媽馬利亞,同耶穌嘅紅顏知己抹大拉的馬利亞)去到耶穌墓前,見到復活咗嘅耶穌。呢日就係「復活節」。
現代嘅公曆入面,春分通常係3月21或者前後一日;而今年春分之後嘅月圓之夜,亦即係逾越節正日,係上星期六晚(4月13-14日中間嗰個夜晚,農曆三月十五、十六);呢晚之後第一個猶太安息日,即係今個星期五(4月18日)日落至星期六日落中間。因此,今年嘅基督受難日,就係4月18日,復活節就係20號喇。
條時間線,簡單來講就係咁:春分之後嘅月圓之夜,就係逾越節;逾越節之後就係受難日,跟住安息日,之後就到復活主日。
另外,大家可能聽過,天主教同新教同東正教,連復活節日期都係唔同㗎喎!呢個完全係因為曆法嘅差異 —— 天主教同新教自從16世紀末期開始採用而家嘅「公曆」(即係「格里曆」或者「額我略曆」Gregorian Calendar),正教就一直沿用比較古老嘅「儒略曆」(Julian Calendar);而依照「儒略曆」計算嘅復活節日期,通常都比公曆遲少少。不過,有趣地,2025年嘅復活節,喺兩套曆法裡面竟然係同一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