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羅:維護離世學生生命尊嚴,校方局方責無旁貸

一名聖保羅書院中五男生,早前在杭州參加公社科交流團期間離世,事件不單備受矚目,而且在事件曝光後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可謂匪夷所思,令人深感困惑和難過。

這個考察團是公社科必修課程活動,由教育局主辦,還有教育局官員帶隊。行程由今年2月24日至28日,共五天,約一百六十位學生參與。最早公佈學生死訊的是聖保羅書院,該校於3月1日凌晨在其校方臉書專頁,把封面相片轉為黑色,並在當日上午向查詢傳媒證實學生死訊,並指事件在調查中,稍後會向公眾交代。根據新聞媒體《星島頭條》當日報道,有「消息指該學生是上吊自殺,但事件有待調查」。

事發後,第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就是雖然社會上眾說紛紜(例如《星島頭條》的報道),但在事件公佈後的整個禮拜,不論是聖保羅書院以至教育局,都沒有再公佈任何有關事件的詳情。直至3月7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才開腔正式回應。她表示教育局對有關事件的調查,已告一段落,按她了解,事件與交流活動及考察無關。蔡若蓮表示,為尊重死者家屬意願,不會披露個案詳情。因此,雖然事件已發生超過一個禮拜,當局仍沒有公佈逝去學生的基本個人背景、死亡日期和死因,只強調該學生的死亡「與交流活動及考察無關」。

第二件匪夷所思的事,就是當有聖保羅書院舊生於3月9日發起聯署,促請聖保羅書院公開透明交代杭州交流事件調查結果時,該聯署進行至第二日便突然撤回。根據《光傳媒》3月11日報道,發起人在發起聯署後,曾與校方人士交談,但感到校方似乎因「私隱及家屬意願」無法提供任何資料,因此決定不再向校方作任何要求。發起人只能嘆句:「各安天命」。但問題是,作為一件全城關注事件,單憑一句「私隱及家屬意願」便連最基本的死亡日期、死因、死者個人背景也不公開嗎?為何作為聖保羅書院舊生、學生,促請母校開誠布公處理有關學生於交流團活動猝逝事件,都要被煞停?

第三件匪夷所思的事,是離世學生的IG帳號,其追蹤人數於3月12日突然被大量移除。根據臉書專頁「教育刺針」3月12日報道,有離世學生的童軍朋友向該專頁表示,他在瀏覽離世朋友的IG時,發覺他朋友IG帳號的追蹤人數急速下降,「很明顯有人逐個移除follower」,甚至這位朋友不久也被移除。他說感覺就像永遠失去了這位好朋友。平情而論,當一位年輕人突然離世,他的朋友們自然希望向他表達懷念和追憶之情,但為何這份心意也要被剝奪?究竟背後發生了甚麼事?

事件發生至今已超過兩週,但公眾除了知道有一位香港學生在杭州交流團活動進行期間突然死亡外,連最基本的死亡日期、死亡原因、死者背景,都不清楚。不論教育局和聖保羅書院,都對有關事件的所有資料,避而不談,諱莫如深。問題是,校方和局方這樣刻意淡化事件,是對離世學生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嗎?校方和局方有重視自己對該學生應負的責任嗎?

聖保羅書院校訓乃「寅畏上主是為智之本」。根據基督信仰,在受造世界中,唯有人是上帝按祂的形像、樣式而造,每個人不論背景、階層都有無比價值。因此,按基督信仰辦學的聖保羅書院,理應在這次事件中,站穩信仰立場,竭力維護離世學生的生命尊嚴。無論如何,校方應讓校內師生對離世學生有表達哀悼的途徑。此外,校方應清楚確認學生死因,了解該學生於面對死亡關口時,有否得到適切的照顧和支援。在了解事件細節後,校方應向離世學生的家人、朋友以至公眾,交代事件的重點和其中要檢討和跟進的地方。

除了聖保羅書院外,教育局作為這次活動的主辦單位,同樣責無旁貸,理應面向公眾,詳細交代事件調查結果,絕不能以「私隱及家屬意願」為藉口,令這次嚴重事件不了了之。

(原載於作者FB)

Previous
Previous

流散者們:教會痛點:成功

Next
Next

日後記:身土不二:巴勒斯坦紀錄片《家不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