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 Ho:我的年少日記

睇完《年少日記》、天氣開始凍、遇到唔同人,令我回想許多事情,重新reconnect 好多感覺 🍂

嗯,主要是童年往事。以前唔覺,當人面對創傷,原來真係會好似斷咗片咁,選擇性忘記、或者故意迴避某些回憶。我嘅情況又唔至於唔記得,但係咁多年都刻意不深入地回想,最多只是描述、或者賦予它一個亮麗的意義,但感覺還是埋藏在心底。

小弟嘅童年,未至於好坎坷,但對於多愁善感嘅自己來說,是很痛苦的。一路成長,一路好羨慕其他人嘅背景同家庭,好奇係安定嘅環境底下生活係咩一回事🤔

無獨有偶,小弟讀嘅小學都係一間精英小學,對電影裡的精英主義並不陌生,同學們也很出眾。小弟就好似個電影主角咁,唔算係天生讀書嘅材料(雖然假假地呢家都有個master degree🤪),加上各種環境因素,每日返學、喺屋企對功課都好痛苦,成日俾人罰、俾人話蠢。

我記憶中,幾乎無人關心自己嘅生活開唔開心 
(given that 我其實go through緊好多野)

輕生,小學果陣我唔係冇諗過(幾乎唔記得自己曾經咁諗),
望住個窗,只係冇勇氣,同埋唔想令屋企人傷心。

上到中學好轉,因為有人關心、同有返教會,反而係青春期我先修復緊人生同自我形象。不過嗰時已經大個咗,已經唔叫做童年,算係another part of my life。

「樂觀」除咗可能係性格,回想起來,亦係我嘅生存方法。當你得十歲八歲,覺得世界灰到幾乎生無可戀,又無人幫到你,除左自小有宗教信仰,就係靠自己同自己講:「唔緊要啦」、「算啦」、「堅強啲」。所以,雖然性格係people person,但好細個已經好獨立,都要欣賞自己頑強嘅生命力 👽

「音樂」可能真係小時候唯一嘅出口,對於一個小朋友嚟講,可能太多嘢講唔出,又或者都好想有人知道。當然啦,年少時候,玩音樂出風頭,就係想人哋關心、注意到自己。
時至今日,我覺得自己已經大概成為到小時候想變成嘅大人,一個會care about其他人嘅大人。睇開漫畫、電影嘅人都知,每個主角都需要一啲原因、經歷去成為一個英雄。唔少係想尋求redemption,一種自我救贖。

所以點解自己會走去讀社工、做音樂,對youth work有種莫名的執迷,雖然唔係英雄,但都自覺係個有理想嘅凡人。

面對驟現的回憶,雖有所感受,但發現自己已經夠強大去坦率回顧,唔需要迴避,大體來說過著滿意的生活,也為自己這些年的成長、工作,感到驕傲。

遺憾仍然係有,畢竟始終改變唔到過去,
始終我都唔可以時光倒流,返去保護曾經弱小的自己。
但正如電影,呢份遺憾可以係力量,
盡自己所能將愛同人分享,
同埋可以嘅話,出一分力去分擔人哋嘅痛苦。

Thank god for letting me know what’s love. 
對於生命,我仍然是感恩。

(原載於作者FB及IG)


Previous
Previous

新筆由紀:「點心紙」背後的神學

Next
Next

歷恆:「聖誕」唔係基督教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