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名師言論惹爭議

日前,補習名師Dick Hui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提到自己到中學演講時遇到一名自稱Liana的男同學,並指對方叫Liana「咁變態」,隨即被指責其行為是「性別欺凌」。

▍ Dick Hui咁做有咩問題?

香港性文化學會事工總監鄭安然指,Dick Hui作為老師公然形容學生用女性英文名為變態,做法不恰當,因為涉及性別氣質定型,而Dick Hui的行為有會加強性別氣質定型的文化,「如果有學生的名也有異性氣質,會否覺得自己是變態呢?」

事後Dick Hui發道歉聲明,表示日後會小心用詞,解釋涉事學生本身不是叫Liana,只是互動講笑。鄭安然估計,Dick Hui在活動中嘗試營造輕鬆氣氛才作此回應;事後亦有在場學生向傳媒表示,當時氣氛輕鬆,認為不涉及欺凌。「Dick Hui當天的說話或可放在朋友間揶揄嘲諷的處境下理解,這可能是補習名師常用技倆,想跟學生打成一片,互相挖苦,未必想蓄意攻擊同學。」

▍ 乜野係性別欺凌?

今次事件迅速被指是「性別欺凌」,鄭安然提到,性別欺凌是指基於對方的性別或性別氣質而作出欺凌。根據教育局網頁,構成欺凌行為則有三個的條件:

① 重複發生:一段時間內重複發生 ,而非單一偶然發生

② 惡意:蓄意欺壓和傷害別人

③ 權力不平衡: 以強凌弱(地位)、以眾欺寡(人數)

鄭安然提醒,攻擊別人的性別,會對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或令人產生自我混亂,影響比起一般欺凌更甚,「因為身體是自我重要部份,否定具有性別特質的身體,等於否定人的自我。」

▍ 今次事件係咪性別欺凌?

根據上述提到的欺凌三大條件,鄭安然認為事件不能構成欺凌。他指,Dick Hui是成年人、講員,與學生之間的確存在「權力不平衡」;可是今次為偶發事件,Dick Hui或其他人未有長期欺壓涉事學生,故不符合「重複發生」;另外,有在場同學認為當時語境輕鬆,亦有自稱涉事學生在網上表示當時是講笑,所以不能構成「惡意傷害」。

此外,欺凌事件成立至少要有欺凌者(bully)和受害者(victim),而直至現時為止,未有被欺凌者出現。「我們可以說Dick Hui的言論涉及性別氣質定型,但與性別欺凌有很大距離,除非我們認為每個性別氣質定型都是性別欺凌。」他認為,人際相處間脈絡是十分重要,「毋須將所有對性別的評價定義為性別欺凌,不然會淡化欺凌的意思,不能真正幫助被欺凌的人。」

事發後,網上不少言論批評Dick Hui,更嘲笑其名字為男性生殖器官。鄭安然認為,是次事件的網上輿論很快形成,Dick Hui很快便受眾多網民公審,直指其名稱有性意味,「這個行為反而符合欺凌中的蓄意傷害和權力不對等,以多欺少,若持續重複的話,更符合第一個條件,構成網絡欺凌。」

▍ 信徒教牧有咩可以借鑑?

談到教會方面,鄭安然表示暫未見過教會出現性別欺凌。可是,他見過有青少年導師的做法與Dick Hui相似,為了不想變得權威,想拉近跟青少年之間的關係,而會互相挖苦、大談黃色笑話;也有弟兄姊妹為拉近關係,而作出過火的玩笑。

他提醒,信徒教牧需要學習拿捏說笑的藝術,輕鬆說笑之餘,不會觸及對方底線。另一方面,弟兄姊妹需要分享更多與別人相處時的感受,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地雷」是甚麼。

文:KOC

Previous
Previous

阿MO代禱消息8

Next
Next

鍾一諾博士回應「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