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 x 靈修

昨天的帖文提到,90後情侶Andrew和Hillary開設了木工工作室,並將木工和社區結合,在作品加入社區元素,並升級再造(upcycle)棄置卡板。除此之外,他們也將木工和靈修結合,舉辦木工靈修工作坊。木工和靈修好像是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甚麼他們會想到將兩者結合呢?

這就要提到工作室成立之前,Hillary就已經很想建立一個心靈療癒的空間,開放讓人安靜,惟剛剛畢業、資金不足,不能租用較大的地方對外開放,所以她就跟Andrew租了較小的工廠大廈單位,同時讓Andrew練習木工,並成立「從木工作室」。雖然Hillary最初的想法暫未能實現,但這卻是他們開始思考木工靈修的起點。

▍ 木工助人專注進入靈修

他們首次想到將木工融合靈修,要談到他們一次帶領木工工作坊的經驗。Hillary指,有一位參加的小朋友平日經常「坐不定」,當日竟然能安靜、專注地坐下來刮木,令他們十分驚訝,並發現做木工可以令人專注。那亦令Andrew聯想起以前在大專團契,同工帶領他們靈修、省察祈禱、默觀等,常會睡著或不能專注,叫他體會到「專注是靈修操練中重要的一環」,所以他便結合木工和靈修,透過做木工帶領參加者專注,再進入其他靈修傳統。

據他們帶領木工靈修的經驗,Andrew觀察到用木工做引入,參加者在默想和省察的環節甚少睡著;雖然有些人未必能十分專注,但原因是未必習慣這種靈修方法,而不是因為狀態。試過有參加者在活動後告訴他,在做木工的過程中彷彿跟木塊交流,每一下打磨、木塊的變化就如一個回應,而這段專注的時間,亦成為了參加者暫時放下生活繁瑣、整理自己、向上帝祈禱的空間。

木工靈修的木工部份除了幫助人專注進入靈修,有時也會配合主題默想。Andrew曾帶領木工靈修工作坊,主題是默想耶穌出來傳道前那三十年的等待,就是一直跟隨木匠父親「搵食」,「耶穌道成肉身,作為全能的神,同時作完全的人,到世上做這件事(木工),進入人的routine和生活,(而我們則)透過木工去默想主的生活。」Andrew對馬太福音13章55節:「這不是木匠的兒子嗎?」這段經文印象很深刻,因他想到主耶穌在世的日子感受到「人性」,有很多時間做木工,過程重複而疲累。

▍ 選木反映人的狀態

現時他們帶領木工靈修的流程可分為幾部份:

1. 選擇喜歡及合適自己的木塊

2. 運用視覺、觸覺、嗅覺等不同感官,觀察木頭的紋理、質感、氣味

3. 專注練習:運用刮片、沙紙等工具慢慢地打磨木塊(也可配合主題默想)

4. 完成專注練習後,進入省察祈禱或經文默想部份

5. 紀錄默想的過程,可以用筆寫或畫在木頭上,供日後回望

(因這種靈修方式強調紀錄,需分辨是自己想像,還是上主回應)

Hillary指出,在最初選木塊的環節,已能反映參加者的狀態,因為不同樹木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比較平淡,紋理平均,有些則比較浮誇,強調木紋的展現。她試過在一個木工靈修的活動中,見到有參加者看到自己所得的木塊有凹陷的地方,便嚷著:「為甚麼我塊木燶咗?」而Hillary在工作坊前的分享已知道對方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發現人們選甚麼木頭原來都能反映其狀態和性格。

舉辦木工靈修工作坊已有一段時間,他們在過程中都有不斷作調整。Andrew記得第一次工作坊是帶領人用木鑿雕刻生命線,可是有些人力氣不夠,有些工具又不夠銳利,過程反而令參與者不能投入,故他們之後改用刮片刮木,至後來再改用沙紙打磨木塊,因為沙紙這個工具比較容易上手。

一塊平平無奇的木頭,在木工靈修工作坊的參加者手中,可以幫助他們專注、親近主;在Andrew和Hillary手中,則成為推動人關注社區的作品,那在你的手中又會是甚麼呢?

文:KOC

Previous
Previous

不專業推介5首賀年詩歌

Next
Next

許龍杰醫生講信耶穌與返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