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耶穌有100萬個可能?!
跟隨耶穌有100萬個可能?!靈命成長誠然不是一套單一理論,也沒有既定的marking scheme,而是上帝為每個人度身訂造的人生旅程,在每一階段都各有所需。信仰路上有無限可能性,你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嗎?
flow church 流堂 @flowchurchhk 於上週五製作YouTube節目「這是最好的時代:給香港基督徒的神學八課番外篇」,創辦人陳韋安牧師(John)與潘智剛傳道(潘Sir),聯同另外三位該會牧者探討信徒在靈命成長中常遇見的疑難。
▍ 每人都有自己一套成長模式 不用比較或批判
或許受著教會傳統的教導模式影響,有些弟兄姊妹普遍已習慣了照單全收,甚至把這些視為評估靈命的標準,也缺乏可以發問、互相討論的對話空間,以致當他們失去了指引,便會感到迷惘。為方便牧養初信者,教會可能會教導他們跟隨預設的信仰公式,惟當他們需要進深,不再倚賴過往的方法成長時,便容易陷入掙扎。
John鼓勵信徒可以從基本做起,但「不要用這些來定義自己」;他舉例,最近他們教會推行一個名為「#盼望的練習」的實驗,找個安靜的空間寫「#盼望100次」。
以讀聖經為例,有人適合用閱讀的方式,也有人需要靠聆聽。牧者Emme稱有些信徒可能本來已習慣過去領受的教導,他們未必能太快轉換思維。然而,John稱,「其實冇一套特定、一定啱嘅方法,總之唔好ban人哋啱用嘅方法。」而作為神學院老師,他也鼓勵「有問題即管問,可以一齊傾」;潘Sir則認為,不同信仰階段應有不同需要,「信仰係經驗學習,人啱唔代表你啱,而家啱又唔代表將來啱用。」
▍ 信仰成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追求靈命成長並非每次都能自我感覺良好,現實生活很多時處於平淡,亦不能一步到位。當我們打好信仰基礎後,理應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於信仰路上成長。牧者清森亦提出,當她進入神學院前,得知讀神學會拆走以往的信仰觀念,那為何教會不一早作教導?John則回應教會與神學院不同,較難向初信者講解深奧的神學知識,因信仰就如學車般,需要先學些基本功。
牧者Ting亦坦言,弟兄姊妹感到難以察覺到自己所處的信仰階段,同時也習慣了要有model answer、只局限於對與錯的mindset,這也是她在牧養上常遇到的情況之一;而清森也發現信仰中經常會發生「人很容易諗到去conclusion而缺乏擁抱當中的思路」。因此,John及潘Sir亦非常注重牧養,並盼望在牧養的過程中,讓弟兄姊妹找到屬於他們的信仰路徑。
「這是最好的時代:給香港基督徒的神學八課」於去年推出第一季,而番外篇則於11月25日在「流堂製作」舉行及其Youtube頻道直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xKwtCMCCI;節目中亦預告將於明年推出第二季。
文:M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