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保健報告:八成中學生每天看電子屏幕娛樂逾兩小時 醫生指影響精神健康

衞生署昨(2日)公布上學年的學生健康服務報告,發現超過四成小學生和八成中學生每天花兩個小時或以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有醫生提醒,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止影響視力,也會影響腦部發展甚至精神健康,建議家長多陪伴孩子,避免讓他們過份使用。

2023/24學年是疫情後首次全面恢復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共有約25.7萬小學生和17.3萬中學生接受服務,出席率佔報名人數約七成。報告指出,完成健康評估問卷的小學生當中,逾43%花兩小時或以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中學生比例更達80.9%,較前一學年的78%更高。

至於視力方面,上學年配戴眼鏡的小一學生比例為14.3%,較疫情前的11%為高,而小學生配戴眼鏡比例隨年級增加而上升,小六學生達53.8%,而中學生更高達63%。

精神健康方面,2.2%學生表示一年內曾計劃自殺,1%學生表示曾試圖自殺,數字較前一學年的2.8%和1.3%輕微下跌。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會即時為有心理及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風險評估及提供支援,有1.4%學生獲安排轉介至臨床心理學家或專科診所。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教授葉柏強今在港台節目表示,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止影響視力,對其腦部發展甚至精神健康的壞影響亦非常明顯,他有參與制訂世衞相關指引,幼稚園生適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是1小時,中小學生則為2小時,報告顯示中學生超標情況嚴重,這也會影響他們的社交、家庭關係、精神健康,以及學習能力,呼籲家長多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避免讓他們過份使用電子產品。

葉柏強也表示,視力惡化是其中一個最令人擔心的項目,早前一項全港追蹤研究顯示,疫情期間近視風險和眼球拉長幅度急速惡化。他警告,近視除了要戴眼鏡,長遠會增加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風險,可能到30至40歲就會發生。他指出,最有效預防近視的活動,是在陽光充沛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鼓勵學校和家庭讓孩子每日有30至60分鐘在陽光下做運動的機會。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殉道聖人,為何幸福?

Next
Next

香港花樣滑冰選手劉恩齊於今屆特殊奧運奪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