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那些帶來信仰反思的好書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閱讀日,你有冇好書想推介俾大家?我們邀請了低聲道的友好作者分享好書,這些好書都曾經為他們帶來深刻的信仰反思。
▍阿水@Nomads推介:《想像與順服:新世紀基督教倫理的反思》
這本書的中譯本在火紅火綠的年代出版,我到最近才有機會閱讀這本由已故德國神學家杜樂蒂・左勒所寫的小書。
左勒在書中反省基督信仰其中一個核心概念:順服。她認為,基督教一向只著重如何使人快速、準確地順服,卻對順服的內容不多思考。這種對「順服」的理解容易被其他權威所利用,在歷史中帶來了災難性的結果。
上帝對人要求的順服是與公義連結在一起(彌迦書六章8節);祂呼召人在不同處境中作判斷,參與在上帝形塑世界的工作中。當人類在基督中得著自由,我們就能擺脫固有的秩序(罪),運用自主性在此時此地,推動耶穌的「想像」:締造幸福並增進幸福⋯⋯
字數有限,建議大家都係快啲買本嚟睇!
@hk_nomads
﹋﹋﹋﹋﹋﹋﹋﹋﹋﹋﹋﹋﹋
▍阿信@書少少推介:《恐懼和戰慄Fear and Trembling》
這本書是我2017年的十大好書。其後也翻看數次,屬於每當空閒就會打開看的書。
作者齊克果用聖經中一個人物故事作引子,說明存在主義。而我對存在主義僅有的認知,除了弗蘭克的《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就是從這本書來的。故事中的父親把兒子獻給神,顯出他偉大的信心。但原來信心裡面,還包含著所有隱藏著的恐懼與戰慄,並要時刻切實面對。
這種「困境」下的恐懼與戰慄,亦是存在主義的開始。要勝過內心所有驚惶,貫徹始終,齊克果認為單靠理性不能做到,只有經過「信心之躍」,心思由理性層面跳到信仰層面才可做到。
存在主義強調——人之所以存在是有他的重要性與意義;而人的存在本身亦不是單憑理性,而是透過一些「超限經驗」昇華和進化。一個為上帝獻上兒子的父親就是最好的例子。
@littlelittle_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