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應該唱甚麼詩歌?
教會應該唱甚麼詩歌?大專基督徒樂隊教練阿皮常到不同教會做訓練,發現很多教會對音樂有既定框架,常有負責音樂事工的人對他說:「我哋教會只會唱呢啲,你唔好帶其他嘢入嚟呀」,似乎是否「適合教會」,是他說了算。試過有教會敬拜隊選了幾首「輕音樂」詩歌,牧者竟然收到正式的投訴,指這些歌「會令弟兄姊妹好似去咗酒吧」,不應在教會崇拜出現。他形容這是「無限上綱」,令教會在音樂上變得狹窄。
教會兩代人容易因音樂風格問題出現矛盾,阿皮在領導力培訓學院的Podcast《論盡怪領袖》中分析,負責音樂的人可能已有其框架,覺得某些音樂是適合教會的,但年輕人平日已不再聽這類音樂,上網聽到覺得好的詩歌,自然想帶入教會跟弟兄姊妹分享,可是拿出新的東西卻「被教會ban」,而教會要他唱的又覺得是「上一代」的歌,中間就會有很多紛爭。
節目主持、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呂慶雄嘗試「為佢哋講說話」,教會的負責人比較熟悉其群體,會較易判斷音樂是否適合,若會眾以長者為主,但主席每次都帶新歌,「咁你點搞呢?」他認為帶領者要有闊度和懂調節,問題在於教會有多少空間容許創新。他小時候聽過「重金屬音樂倒轉來播就是魔鬼的聲音」等說法,他那時會單純地相信,但這一代年輕人不會相信你,「其實你唔再係一言堂,你講嘅唔一定係標準。」
阿皮的「基地」在大學而非堂會,學生本身就跨宗派,無論他用哪一「牌子」的音樂,都會有人習慣,也會有人不習慣,所以他在訓練甚麼都試,喜歡的固然要玩,不喜歡的也要學習欣賞。他認為透過詩歌建立信仰的闊度,其實很適合現在的年輕人,因為這可讓他們明白,信仰可以透過多元方式呈現。
不過要影響教會文化,阿皮坦言是很漫長的過程,「鬥長命」可能較好,有時一下子改變不了,便慢慢以學會欣賞的態度影響別人。他指教會界不少人都怕新的東西「入侵」,然後就好像覺得要「捍衛」教會,便會對新事物「落閘」。所以他也常告訴學生不要「乜都夾硬帶返教會唱」,以免「引起戰爭」。
兩代人在音樂上最明顯的差異,阿皮認為是新一代幾乎人人學樂器,音樂訓練整全。以他帶的樂隊為例,不少年輕人一來到已有很高的技術和經驗,而音樂界的前輩多是「紅褲子」,「老實講拍埋而家嘅年輕人,其實係唔夠打」,但問題在於他們卻是「話事」那個,「即係佢嚟教你音樂,但其實佢係成隊最渣嗰個,但佢就以一代宗師自居」,其實對年輕人來說也很尷尬。
呂慶雄想起聖經中的教訓,宴會中不要自己坐在貴賓座,否則被人請走便尷尬了,最好是讓人家請你上座。上一代可能認為有身份和資歷就是專家,就會受人尊重,但對於年輕一代來說,他的女兒就曾告訴他,她是否尊重一個人不是看其身份和資歷,而是看其有沒有實材實料、行為和生活有否讓人看到他值得尊重。他認為稍有年資、曾經「成功」的人要有真正的謙卑,意識到自己可能會錯或不合時宜,要有持續學習的態度。
文:Lik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