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友騙局處處?衛蘭都認曾經照騙!法國女子中ai畢彼特騙局

網上騙案不時發生,無論是騙財的罪案,抑或交友的「照騙」,要隔著屏幕分辨真假,實不容易。五位香港基督徒女藝人最近在Youtube頻道「Better Together」中分享他們的「徵友騎呢實錄」,並探討在網上世界的人際關係,如何受到社交媒體以至AI科技的影響。

衛蘭和衛詩兩姊妹分享過往曾用mIRC軟件結識外國男生,原來衛蘭也曾經「照騙」男生,當時對方問她可否傳照片給他,那時她覺得自己不美和有點胖,就將女星黎姿的照片當成自己的傳給對方。衛詩也記得曾經非常沉迷跟一個澳洲男生聊天,以至每早起床都想立即到網吧上線,還成為網上的男女朋友,還過了幾個月才「見樣」,記得對方還「OK靚仔」,不過最後這段關係也無下文。

今天社交媒體上的「照騙」未必是盜用他人相片,王君馨分享曾有朋友在工作上請了KOL或模特兒,遲了近一小時還未見對方到場,最後卻發現原來對方早已來到,只是平日執相過度導致無法辨認。鍾舒漫坦言,在社交媒體上人人都會包裝,上傳照片自然是希望他人欣賞,但執相風氣下漸漸「變得無咁真實」,甚至令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出現隔膜。

這個時代講求包裝,衛蘭形容好像所有東西都要加上濾鏡,不單是形象,就連音樂上都要自動校正(auto-tune),音準都要是完美的,但可能大家漸看穿問題,開始覺得真實性是很珍貴的。

當人不斷包裝自己,王君馨說只會令人更擔心「見真人」,因為面對面時沒有濾鏡、不能執相,令人更加無自信。在社交媒體以外,還有交友app令人有「選擇困難症」,習慣稍不順眼便將人「滑走」(swipe),她認為是非常不健康的。鍾舒漫分析,「滑走」的感覺就像「拒絕」,有點不合眼緣就拒絕對方,但倒過來別人也會這樣拒絕你,好像造成一個循環,大家很快便會拒絕別人,而沒有給予時間去真正了解對方。

社交媒體反而使人疏離,科技甚至令人更易受騙。鍾舒漫分享最近的「畢彼特騙案」,有女生收到一名老婦人聯絡,聲稱自己是著名影星畢彼特的母親,覺得兒子需要像她這樣的伴侶。她隨後不斷收到來自「畢彼特」的語音、照片甚至影片──當然全是AI生成。後來「畢彼特」編造了一堆故事,包括因離婚無法調動金錢、身處醫院需要幫忙等等,結果這位女生便被騙了很多錢。

王君馨指出,現在彷彿有一場名為「孤獨」的流行病,社交媒體反令人與人之間更疏離,她不會叫大家丟掉電話,而是要知道真實的關係是需要犧牲,需要付出時間和心力,而作為一個人,自己也要在當中成長。她認為我們要禱告祈求能找到群體和同行者,也希望能找到將來的伴侶,但不要期望對方可以達到你所有條件,因為你也不會達到對方所有的條件,只有耶穌才能真正滿足人的靈魂。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夏志誠談犯罪與寬恕

Next
Next

Coldplay《We Pray》反映人對拯救和正義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