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普查:實體崇拜出席減7萬人 堂內青少年5年少28%

五年一屆的香港教會普查昨日發布,普查顯示由2019年3月至今,堂會內實體崇拜平均每周出席人數減少約7.1萬人(26.4%),堂內青少年人數則減少約1.4萬人(28%),而青少年完全由信二代組成以及沒有信二代的比例皆上升。普查機構分析指教會「留唔住人」,流失與離堂漸趨明顯,需要再思教會本質與使命。

▍下降趨勢橫跨初中至初職

普查於去年3月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推行,針對全港1318間華語堂會,通過問卷和電話訪問收集778間堂會資料,回應率59%。推算去年堂會內實體崇拜平均每周出席人數為19.8萬人,較2019年3月的26.9萬人減少26.4%,年均遞減5.9%,顯著高於2014至2019年的年均遞減率2.5%。

至於堂內青少年總人數,則由5年前的4.7萬人減少28.8%至3.4萬人,佔會眾比率由16.2%降至13.2%。下降趨勢橫跨初中、高中、大專、初職各階段。至於青少年中信二代平均比率為39%,與5年前相若,但青少年完全由信二代組成的堂會從3.8%增至5.9%,無信二代的堂會從1.2%激增至12.1%。報告分析,這兩極化趨勢顯示,部分堂會高度依賴內部增長,而另一些則幾乎完全失去新一代信徒,潛藏長期可持續性的隱憂。

在堂會認為值得關注的課題中,「堂會缺乏青少年」成為首要焦點,比例由5年前的61.2%升至73.1%。對於堂會流失青少年的原因,最多堂會認為主要原因是青少年的學業壓力(54.6%),其次是堂會未能有效回應青少年需要(47.6%)、牧養支援不足(47.6%)、青少年的家庭因素(41.9%)等。

▍ 青少年牧者:信二代與非信二代融合有挑戰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梁國全傳道撰文指出,近三屆普查受洗信徒流失率介乎27.2%至34.1%,反映香港教會有「留唔住人」的情況,承載力不足。他認為,香港教會從2009年開始衰退下滑,經歷連番衝擊,群體內部關係撕裂、靈性低迷及傳承失效,流失與離堂現象漸趨明顯,需要再思教會本質與使命,重塑群體。

牧養青少年的信義會沐恩堂主任胡闖明牧師認為,堂會內信二代和非信二代的融合有挑戰,青少年以信二代為主的堂會迎接非信二代會有困難。此外,由於非信二代年輕人比較多來自堂校工作,多於星期六為他們舉辦青少年崇拜或團契,而信二代則多於星期日跟父母返崇拜,形成兩個不同圈子,若年紀相若的信二代不多,有機會慢慢流失。

胡闖明分析,堂會聚集青少年主要透過集體活動和知識裝備,但他們信耶穌返教會,其實是想跟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而這些活動能否做到呢?當青少年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教會群體能否成為他們交託的空間?此外,他發現過去教會常有來自教牧或資深信徒的權威,取代了年輕人自己思考信仰,以至他們面對真正的困難時,只會感到迷茫。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基督徒同穆斯林婦女食開齋飯 促進雙方對話

Next
Next

「我覺得自己是零」的28首數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