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花園大廈重建在即 街坊青年共建回憶廊

位於觀塘的廉租屋邨花園大廈二期重建在即,近六十年的歷史,承載著無數個家庭故事和社區大小事。面對清拆,建築物會被砍掉重練,但回憶卻是能保存的。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花園大廈一眾街坊和青年聯同幾個藝術家,經歷數月構思、蒐集、重塑等過程,近期在花園大廈內展出一條承載近六十年歷史的回憶廊。

展覽導賞員Alvin表示:「重建將至,街坊留了很多感情在這裡。希望藉著這個展覽,讓大家好好和花園大廈告別。」

▍ 機構、街坊、青年一同共建回憶廊

回憶廊展出了多張歷史文件,紀錄了花園大廈的生活,包括租戶證、房協公屋申請書、昔日報紙等。早前,在藝術家導師的帶領下,一班青年一起設計花園大廈回憶廊,透過收集舊有文獻及口述歷史,紀錄屋邨的回憶。青年分享到他們他們透過一系列課堂、資料搜集、實地考察、上門探訪等,認識了更多花園大廈的歷史及背後的人文故事。

其中一名參展青年表示:「透過探訪老街坊和資料分類,我對當時居民的生活有更多了解,重新認識舊年代生活。」

參展街坊彭太指:「以前的生活雖然物質不富裕,但不少街坊都願意貢獻自己,例如一起負責打更隊, 守護鄰里安全,街坊之間守望相助,人情味特別濃厚。」

▍ 街坊着重關係和鄰舍

策展人之一周頌聞(Maggie)分享到由於自身有藝術背景,曾接觸過五金工作,有次探訪街坊,其中一名伯伯正好是從事五金行業,而Maggie感覺他們之間有種共同語言,可談論當中的工具、技術等,拉近了許多距離。對她來説,伯伯的職業,和他們的共同之處令Maggie對這裡的街坊多了一份同理心。

另一位策展人蔡沚珊(Islet)認為,花園大廈街坊的鄰舍關係十分深厚。Islet表示,鄰舍經常主動互相分享關於附近鄰舍的信息,顯示了他們對周邊鄰舍的關注,體現了一種濃厚的相互關懷和熟悉感。早期的花園大廈沒有電梯,大家只能靠樓梯慢慢地出入,使得鄰舍之間變得更加頻繁,產生了一種「朝見口晚見面」的熟悉感。在Islet去探訪鄰舍時,他們會主動提供一些幫助和訊息,分享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另外,Islet表示花園大廈以前治安較差的時候,鄰里之間會自發組織自衛隊,強化了大家對社區的歸屬感,也使得大家有更多機會接觸和認識周邊的鄰居。日常的接觸與交流,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熟悉。鄰舍之間會自發為公用設施籌款,在節日期間會裝飾社區,大家為了美化家園而共同付出,彰顯了鄰舍之間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

大會於6月16日舉行花園回憶廊開幕禮暨分享會,當日邀請數名街坊以真人圖書館形式分享了居住的點滴,並由青年帶領參加者導賞回憶廊。

▍ 回憶廊開放詳情
日期:逢星期一至日(公眾假期除外)
時間:上午10時 至 下午6時(星期日至下午5時)
地點:牛頭角花園大廈二期百靈樓地下

文:LN

Previous
Previous

敬拜主領:大聲唱歌不一定就是投入敬拜

Next
Next

越南宗教法修例 宗教組織須呈交財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