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陳柏樺:媒體素養不只打擊虛假資訊,更關乎建立溝通機制

今天係國際事實查核日,fake news、fact check呢啲字,早幾年我地講得多,最近好似少咗,但咁係因為再無呢個需要,定係我地唔記得咗點解要做fact check?

▍   Fact check是建立溝通機制的必要一步

剛過去的聖週末,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報導,台灣高雄的大港開唱音樂祭竟然特意設立「NGO村」,邀請媒體工作者在搖滾樂聲中分享,媒體素養對台灣未來何其重要。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主任陳柏樺說,公民未必懂得fact check,但至少能保持警覺,有疑就暫且不轉發,這樣已能騰出空間予較健全的公共討論。媒體素養不只是打擊虛假資訊,更涉及網上資料搜尋、基本的邏輯思考,以及健全的溝通機制。科技高速發展、國際衝突升温的局勢下,需要政府與人民之間更有效的溝通,不論是制衡的張力、還是合作的動力。

▍   不實資訊只是病癥,缺乏信任才是病根

沒有fact check,民眾就容易輕信網絡流傳的陰謀論,而其中不少是政黨操控選情的策略。去年4月2號,印尼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邀請本地、台灣、日本的事實查核組織分享推廣媒體素養時的工作經驗。日本事實查核中心發起人古田大輔說,日本並不重視fact check,全球100多家有International Fact Checking Network(IFCN)認證的組織,沒有一間是日本的。(編按:如今日本事實查核中心已取得IFCN認證)他直指日本愈來愈多政客因為散播不實言論而當選,人民鑑定事實的能力亟需提昇。

印尼事實查核機構Mafindo的執行長努戈羅和(Septiaji Eko Nugroho)則認為,如果一個社會有「信任」,那就可以慢慢等「事實」水落石出。「不實資訊」只是病癥,「缺乏信任」才是病根。他舉例說,當有穆斯林散布虛假訊息攻擊天主教徒,如果回教領袖出面回應,就能讓基督徒安心。

▍   澄清觀念,拒絕情緒被掌控

香港也有自己的事實查核組織Fact Check Lab,他們選擇查核的新聞,可以看出fact check有幾近身。例如2023年12月13日中大副校長吳樹培被解僱,《自由亞洲電台》一篇報導指他曾在2019年「反駁建制派指『中大變暴大』,直斥『對學生污名感到憤怒』」。Fact Check Lab卻發現,相關言論來自2021年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建制派議員梁美芬問中大校方如何處理學生稱中大為「暴大」,當時吳樹培未有「反駁」或「直斥」,而是「同意」,並對「同學污名化自己大學」感到「痛心、憤怒」。

看到「中大」、「校方炒人」,讀者情緒可能馬上同情被炒者,甚至為他設想被炒的「原因」,稍一不慎,就讓情緒牽引自己向不理智的結論。然而,情緒無錯,當情緒被掌控,才會出事。

Fact Check Lab清楚釐定查核原則,流傳愈廣、社會愈關注,就愈優先處理。方法同樣清楚,盡量找一手資料、找多個資料來源比對、逆向追溯圖片來源等。即使是查核報告結果,也不只「正確」、「部分正確」、「錯誤」,還有「誤導內容」與「沒有證據」。菲律賓記者Maria Ressa說:「沒有事實,就沒有真相。沒真相,就沒有信任。沒信任,就沒有共同的真實。沒有共同的真實,就沒民主。」也許能解釋Fact Check Lab清晰如科學的查核方法。也許信任不能只用事實建立,但建構共同真實者,必然包括真相的報導、法律概念的辨清。難怪大港音樂祭除了邀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還邀請了報導者與法律白話文運動。

澄清觀念,不只是哲學的工作,更是建設民主社會必要的工作。至於為何國際事實查核日要定在4月2日?可能係因為4月1日係愚人節,整蠱完人又要認真返,費事傻豬讀者信以為真,又警戒混水摸魚者勿以假亂真。(以上解釋純屬吹水,未經fact check)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台灣花蓮7.2級強烈地震

Next
Next

基恩之家前牧師彭偉業被解僱 涉沒透露親密關係下要求教會資助神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