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日開書店 實驗數學與詩結合的可能
3月14號,不知有沒有讀者今日出生?你有沒有想過,為何自己要在那日在當年的香港出生?3.14,又是π的約數。有人特意揀今日開書店,而且是專賣詩的書店「詩斧See Through」。店長石音笑說今晚開張時,他會在門上寫下3.14,之後每過一天就在後面加上一個小數位,沒有限期開張多久,只是「睇吓頂到幾耐」。
▍ 「我願意做詩壇的地板」
石音形容書店是「詩意實驗所」,主因是自己不是「文學底的詩人」,沒有細讀詩作的微細眼光,但讀數學的背景卻讓他看出文字之外的詩意,並能構思不同的跨界實驗。
他最喜歡的詩人曹開,在台灣戒嚴時期的牢獄中,自創「數學詩」,自號「小數點詩人」。他同時很喜歡《周易》,傳說也是周文王被幽禁時的領悟。石音提及數學史上幾次危機,其實跟寫詩一樣:面對困難、集思廣益,然後「度到條橋」,突破樽頸。
「實驗」對石音而言,不一定是前衛的先鋒,也可以是在不同界域之間搭橋,或者「度橋」。石音引述另一位台灣詩人許赫:太多人爭著做天花板,就由我來做地板,沒人跟我爭。許赫又用跑馬拉松為例,精英選手只有幾個,難道其他只是陪跑嗎?但摸不到最前沿的邊界,那就一步步跑,好好經驗吧,那裡也有意義。
▍ 求知慾蘊含的張力
π最出名的特性,是小數點後無窮盡的數字。但其實如果用在日常生活,無須知道所有數字,那麼為何數學家還是千方百計了解π的本質呢?「想test個limit喺邊......有條邊界就想突破,呢份求知慾的衝動幾乎與生俱來。」
石音指出,不論是求知突破的衝動,還是安定過活的要求,每人都一定有,但兩邊能否維持健康的張力就難說。「奧秘」總是誘惑人揭秘,潘朵拉盒子引你打開,禁果引你食,然而「神秘」卻只是安於未知的境地,甚至安於不可控制的戒懼。
▍ 「真理」是有理、無理還是常理
不論「奧秘」還是「神秘」,至少都是接近「真理」的嘗試,但數學與詩的交集,又可以讓人更接近「真理」多一寸嗎?
石音說,習慣用π計算圓周的香港學子,可能覺得π就是圓周率,是不移的「真理」,沒有π就不能做許多計算,所以π存在「有理」。細想之下,卻覺得無限延伸的小數值是條不必要的尾巴,是「無理」的存在。
到底π是否真的每個小數位都是隨機,沒有任何規律可言?有數學家發現,π去到某些位置,就會連續出現同一個數字,這些重複有意義嗎?如果連π都有規律,那整個數學體系都會崩潰,「總有啲數計唔到先係常理」。
石音說,一旦知道「奧秘」的絕對答案,例如人原來沒有自由意志、得知自己的死期,人哪裡還有活下去的理由?他看過一套講「無限」的記錄片,起初都是物理、數學家講「無限」,到了後來卻只剩下岩漿、星宿一些大自然的景象,學者都無話可說了。但「無限」就是有生之年追不到,仍然要追但不用趕,行路都可以,其實「無限」不就只是「追求突破」但同時「安於這份追求」的旅途嗎?
文: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