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臻病中讀郭乃弘《病中牧函》

「習慣了大、快、活的人,一下子要慢下來,很難。」因患胃癌要入院動手術、現已出院回家休息的前社福界議員邵家臻,現在一口肉丸米粉要嚼二十下、一杯豬肉水要分幾次飲、一個橙要分三次食,稍一分心卻已「吞咗」、「飲完」,結果不夠慢其實苦了自己,因為手術後只有半個胃,大腦感到飽時,胃已經過飽,容易「獲利回吐」,「『頂你個肺』只是一時之氣,『頂你個胃』才是我的日常。」

為了爭取自己的日子過得正常,邵家臻在社交媒體形容自己這幾天洗傷口有時、吃飯有時、小睡有時、散步有時、讀書也有時,他感謝崇基學院神學院校牧姚志豪牧師贈他的《病中牧函》一書,作者郭乃弘牧師在書中分享他如何在淋巴癌病情反覆中學習順服、謙卑、虛己,當中叫他征住的是這一段:「生命是一段旅程。我一生素來集中於『向外』的旅途。只有在今年我才開始學會『向內』走的路是何等重要。」

邵家臻感嘆,自己何嘗不是營役半生向外奔波,「來得非常突然的惡性腫瘤不啻是個暫停掣,或終止掣,叫我不得不重新做人,至少由『向外』轉為『向內』」,回到社區中見到的人、遇到的事、看到的新聞,有開心也有激氣的,情緒難免波動,他卻要迎向「向內的旅途」:「現在甚麼都不要理會,一切康復為先,靠主常樂,免得心情影響病情。」

不過,治療過程中他的「社工魂」還是一再被喚起。當他到健康院洗傷口,遇上態度不好的護士,他仍想起有關全民醫療保障的文章,形容入公立醫院治療癌症是「劉姥姥入大觀園」,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病人,有領取綜援的、來自老人院的、退休公務員,也有港漂和剛畢業的大學生,受到的對待卻是一樣。他不點名引用杜琪峯最近的話:「我和香港已沒有了靈魂」,他卻至少仍會對香港的醫療制度和醫護人員說聲謝謝。

然而他的情緒也不是常常平靜,昨天他就以「仆街」形容普通科門診預約系統,直言此系統「麻煩到一個點」,要24小時前才可電話預約,又每逢搭正才放位出來,預約者要爭分奪秒,在每小時的58分左右開始打電話,按指示輸入資料,不成功就要重複,「預玩幾個小時方能成事」。他指自己算是「倖存者」,替很多老街坊等被「數碼阻隔」的人不值,「這不是甚麼『智能系統』,是逼人跟系統走,是本末倒置的典型。」

文:LikHang


相關文章:

Previous
Previous

深水埗劏房環境有幾惡劣?

Next
Next

巴黎殘奧金牌得主何宛淇進餐廳遭拒 建議餐飲業員工提升共融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