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學術自由排名香港152位 龔立人:學者因《國安法》而多了一重考慮

近日,瑞典獨立研究機構公佈的《2023年全球學術自由排名》,在179個國家和地區當中,香港排第152名;學術自由指數由2012年的0.75降至2022年的0.23。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席副教授龔立人博士認同某程度上本港學術自由有所收緊,因為學術人員因著《港區國安法》而往往多了一重考慮。

▍ 大學老師出現自我審查

上述報告特別提到,香港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學術自由受到史無前例的壓力。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多年的龔立人亦覺得學術自由在某程度上有收緊的情況,這不是指學校有怎樣的新要求和規範,而是《國安法》實施之後,現在很多老師無論在教學還是研究上,都會考慮多一層,多了自我審查:「我地做嘅呢啲嘢會唔會違反《國安法》呢?」,從而可能不做某些研究,以免觸犯法例。他說,老師在茶餘飯後都會談到這些事,討論紅線是怎樣界定。

龔立人認為,《國安法》有些位置不是界定得很清楚,令教學人員在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時會多了顧慮,「如果不清楚就不如不做」。不過,他強調,實際上這種心態如何影響研究,他並不清楚。

大家都會擔心學術自由的情況繼續惡化。他則期望,當社會逐漸適應《國安法》、慢慢知道紅線的位置時,自我審查的情況會有所減少。

他又指,學生在學術不那麼自由的情況下,會選擇去外國讀書,聘請外國教授時,他們亦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選擇不來香港,損害香港人才的質素。

▍ 內地教學人員增加 應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

最近,大學教學資助委員會回覆傳媒查詢公佈的八所大學教學人員國籍/原居地分佈,發現八大的內地教學人員數量首次超過本地教學人員。對此,龔立人分析,是因為內地多出色人才,而香港又有一些講師離港。但他不認為內地學者的增加一定會令香港「內地化」,因為內地學者可能都是從海外大學畢業,或有在海外工作的經驗,他們都可以將海外的網絡帶來香港。

不過,龔立人認為本地大專院校應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要提供機會給本地年輕學者入職。他解釋,直接聘請外地的學者,可以更快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和影響力,但是本地人才的培養需要投放大量時間和金錢,因此本地大學寧願聘請更多海外學者,忽略本地人才。

文:SY

Previous
Previous

陳蕾新歌《神的不在場證明》

Next
Next

秀茂坪村兩兄弟餓死 家長倡設個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