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onhymn 發起人點睇福音派敬拜靈恩化?

網絡宣教士春麗早前在 FB 發文,認為「福音派教會敬拜」有「靈恩化」的現象,而且認為是好事,代表新一代基督徒傾向更為「向聖靈開放」。今次小編找到 Cantonhymn 恢復粵語敬拜文化運動創辦人李浩賢 (Anthony) 回應此說,他卻覺得與其說「福音派教會敬拜靈恩化」,不如說「福音派與靈恩派敬拜共融化」,因為兩者的影響是雙向,而不是單向的。

▍福音派與靈恩派敬拜正在共融,彼此影響

Anthony 認為「靈恩化」頗難定義,如果說「靈恩」指方言、醫病,他又好像不太覺得福音派教會多了這些元素,好像沒有「靈恩化」的趨勢。撇除準確的定義,他說基督教音樂界流行一個比較粗疏的講法,就是靈恩教會最早多使用普通話詩歌敬拜,而福音教會主要使用廣東話敬拜,年長一輩敬拜常唱聖詩,年輕人的敬拜詩歌則粵普都有,比例則視乎靈恩的程度而有不同,普通話愈多,就愈接近靈恩。

近年福音教會敬拜風格的轉變,主因是在靈恩教會成長的敬拜樂手開始用廣東話創作,同時保持「即興敬拜」的靈恩作風,不是刻意為寫而寫,卻仍是專為敬拜而即場創作,所以廣受年輕人歡迎。如果從敬拜語言的轉變來看,他認為似乎反而是「靈恩派敬拜福音化」,但如果從敬拜創作方式來看,又好像是靈恩教會在影響福音教會。

Anthony 認為這個「福音派與靈恩派敬拜共融化」的現象是件好事,以前只有普通話詩歌才能做到的沉浸 (soaking) 體驗的深度,現在廣東話詩歌也能做到了。他認同福音派不應過份抗拒靈恩,但同樣地,靈恩派也不應死守敬拜文化包袱,例如靈恩背景敬拜樂隊創作的廣東話歌,當台灣的靈恩教會已經譯成國語在敬拜使用,有些香港靈恩教會仍保持用普通話敬拜的習慣而不願意唱,就未免有點固步自封。

▍福音派敬拜轉向現代化而非靈恩化

Anthony 引述 Cantonhymn主席李業軍的觀察,認為「靈恩敬拜風格」這詞語有點含糊,因為自由享受音樂感動、使用活潑肢體動作、使用band sound 不應被定義為「靈恩」,只有超自然恩賜的使用才算「靈恩」。福音派敬拜風格只是轉向現代音樂;追求在現代曲風中經歷聖靈同在——許多靈恩教會必要的元素,在福音派教會敬拜都沒有看見。所以Anthony認為這不是「靈恩化」,而是「現代化」,而教會音樂一直在歷史中轉變,「現代化」只是尋覓福音活潑表達的另一波嘗試。

而「現代化」的敬拜風格轉變,Anthony說雖然由靈恩運動(尤其是韓國的敬拜讚美運動)所觸發,但「現代曲風」並非「靈恩」所獨有。「其實現代音樂也好,廣東話也好,都不是最重要,敬拜是否有等候聖靈說話的深度、專心禱告的熱情,才是關鍵。」

▍敬拜音樂與流行基督教音樂可作互補

與其糾結「靈恩派」與「福音派」敬拜風格的分別,Anthony 覺得不如放眼在「敬拜音樂」與「基督教音樂」互補的關係。他解釋,敬拜音樂關注的是怎樣牧養信徒,如何帶他們到聖殿面前領受異象、使命,如何為他們騰出心靈空間,更專心聆聽聖召;而「基督教音樂」更著重風格與樂手水平,如何與未信的朋友有共同的基礎 (common ground) ,更好的傳福音,用共通的語言打動未信者內心深處的靈魂。

有份在第二屆 Hypersonic Fest 幫助敬拜樂隊 Raw Harmony 製作視覺效果的 Anthony 肯定香港的敬拜和基督教音樂在燈聲、壓場等方面都已經夠成熟,足以在國際樂壇佔一席位。他點出敬拜與演出水平是可以兼顧的,但很多時候,著重某一面就會忽略另一面。然而,如果二擇其一,他仍然認為基督教音樂是Hypersonic Lab的身位可以專心做的事,反而堂會敬拜隊可以更積極創作敬拜音樂,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怎樣的音樂適合他們的神學傳統。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秀茂坪村兩兄弟餓死 家長倡設個案經理

Next
Next

八大返工地區兩餸飯物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