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盛載不為人知的難民故事——都市畫布計劃

每日在城市來回踱步,穿梭大街小巷,忙碌的生活中,你又有否駐足,停留,觀察街上景緻?為響應早前的世界難民日,香港聯合國難民署首辦都市畫布計劃,連結本地藝術家與在港難民,於不同城市角落創作藝術壁畫,詮釋流離失所者逃離家園的親身故事,以喚起社會對難民救援議題,如棲身之所、教育和醫療等的關注。

▍ 步行遊覽 深度認識難民故事

壁畫遍佈灣仔、尖沙咀、佐敦等地,包括皇后大道東及聖佛蘭士街的外牆、葡萄藤教會(The Vine Church)、藍屋、重慶大廈難民服務中心外及逸東酒店大堂。是次計劃更設導賞團,由難民署職員帶領參加者遊覽灣仔一帶的壁畫,深度認識畫作背後的故事。

導賞團路線全長1.4公里,相等於難民由敘利亞,步行到土耳其二百四十份之一的路程,沿經醫院、學校、宗教場所等基建,以讓參加者了解難民的逃難過程,以及融入新社區的困難。

▍ 佐敦逸東酒店:被扔石頭的同性戀者

長期懸掛彩虹旗的逸東酒店,每年均於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期間舉辦活動,今年如是。酒店大堂中央掛上計劃其中一幅作品——《Life is all about relationships.》

藝術家Bo指,該名難民因性取向被社區排擠,「啲人見到佢會揼石頭,佢嘅朋友、屋企人都受到騷擾。」他最後離開家鄉,成為難民。Bo續指,自己未曾接觸難民議題,但自從與該名難民見面後,大大改變他的固有想法,「佢好正面,冇我想像中唔開心嘅氣場,好健談同開朗。」Bo所感受到的並非如藍色的憂鬱,而是充滿色彩的生命力。

畫中隱約看到,一隻白鴿埋藏在碎片堆之中,Bo解釋,該名難民形容自己猶如籠中鳥,「唔知幾時有落腳地方」。Bo問:「如果有機會搵地方落地生根,你覺得嗰個地方係咩顏色?」難民回答:「白色。」

無論他的身份是難民,抑或同性戀者,在Bo的眼中看來,「他其實和你我沒甚麼分別,只是一個樂觀正面的正常人。」

▍ 葡萄藤教會:餐桌上的平等互動

導賞團最後一站——《Table》,是在葡萄藤教會牆外的壁畫作品,由本地基督徒插畫家Erin Hung繪畫,靈感源自她與埃及難民Basem(化名)的一頓飯。有次,Erin與Basem在重慶大廈餐廳相會,自言不吃辣的Erin,拒絕了Basem分享的咖喱,幾乎令場面變得尷尬。但Basem毫不介意,更熱情地向Erin介紹埃及美食和分享家鄉的味道,而Erin亦樂意聆聽,構成她們在餐桌上的平等互動。

壁畫呈現出餐桌上有不同膚色的人一同進餐,分享各自喜愛的食物,並寫上Basem最希望對他人傳遞的訊息:「我們都是人(We are all humankind)。」

Erin相信,難民議題在神眼中看為重要。透過聆聽難民的經歷,並接納他們,甚至與他們同行,我們就能真正看到神如何愛我們,亦能學習以同樣的方式愛鄰如己。

採訪:KF、HY
攝影、製圖:HY
(部份為資料圖片及由受訪者提供)

Previous
Previous

啟言(阿Mo)代禱信 52

Next
Next

2023基督教新書最長書名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