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佛教經典的基督教詞匯

小編以前的教會每逢佛誕就會搞全堂大旅行或者退修會,用屬靈活動佔滿假期的整日時間,大概是為了讓信徒免於落入慶祝佛誕、被佛教沾染、拜偶像的陷阱。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基督教詞彙,實際上都是借用自佛教經典,只不過用慣之後,便不覺得有陣「佛偈」味,或許還誤以為是「根正苗紅」出自基督教。這裡就簡單列出幾個:

「地獄」:「地獄」較為可信的最早出處,是東漢康巨譯師在公元187年翻譯的《問地獄事經》。地獄梵語是niraya,本意是「無有」,指沒有喜樂的地方。到明代天主教傳教士翻譯聖經和教義問答的時候,就借用佛教中的「地獄」來指代基督教的hell。

「慈悲」:「慈」是是給予眾生一切快樂;「悲」是拔除眾生之苦,坊間也有「我佛慈悲為懷」的用語。而「慈悲」在舊約中出現過11次,在新約中也有6次,更常常被信徒祈禱時掛在嘴邊。

「諸天」:說起「諸天」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詩篇19篇中:「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但其實「諸天」在《全唐詩》中出現30次,都和佛道有關,比如杜甫〈山寺〉中的「諸天必歡喜」,不空和尚中譯的《佛說雨寶陀羅尼經》中也有「諸天悉歡喜」。

「真理」: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不過「真理」第一次出現,是在南朝佛教思想家蕭統的《令旨解二諦義》中的「真理虛寂,惑心不解,雖不解真,何妨解俗。」「真理」的意思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

▍ 景教入華時借用大量佛教詞彙

唐代景教(今東方亞述教會)入華傳教的時候,翻譯典籍時,曾借用大量佛教詞彙,比如用「佛」指「真神」、「寺」指「教堂」、「諸佛」指「眾天使」、「法王」指「先知」、 「使徒」等。

明代天主教傳入中國初期,也曾借用佛教詞彙翻譯典籍,比如將神父翻譯成「僧」,但此後傳教士發現信奉佛教的多是鄉間愚昧平民,而天主教若想在中國傳播,則必須與士大夫信奉的儒教更為靠攏,形象才更正面,因此開始刻意刪減經典中的佛教詞彙,改用接近儒家思想的詞彙,或者採用音譯或意譯的方法創造天主教詞彙。

後期,馬禮遜帶基督新教入華,在翻譯聖經包括《和合本》的時候,都會儘量避免使用佛教詞彙。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成了基督徒掛在口邊的屬靈語言。不過這恰恰表明,文化與宗教的融合適應,都是隨著歷史發展自然形成,人為的阻隔、篩選與清洗,不可能徹底將之左右。

文:D.H

Previous
Previous

恐懼其實是甚麼?

Next
Next

移英港人開設網上借書平台「港書館」 方便港人借書及保存下架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