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要從創傷角度睇《約拿書》?

「我不要做約拿,被大魚吞下~」主日學的兒歌,其實是《約拿書》最常見的解讀:約拿違背神的命令,不聽從神。不過,《約拿書》入面有些不尋常的經文不能迴避,中國神學研究院退休教授黃嘉樑博士在他最新的著作《上帝裏(不)能承受的創傷——約拿書析讀》,就嘗試以創傷理論重新釋讀,讓讀者聆聽約拿心聲,嘗試理解他的苦澀。他近日在基督教書展的分享,談及他從這進路研究的因由。

▍ 「我死了比活著更好」

黃嘉樑首先提到《約拿書》第4章中有2次約拿求死的狀態,普遍人認為約拿是向耶和華「發爛渣」,「講咗又唔係真係去做」。但黃嘉樑覺得,若有人發出求死的信號,不是很嚴肅的事嗎,是不是我們將約拿求死的事淡化了?從約拿第一次向耶和華求死,到第二次自己說要求死,他經歷了什麼,他是處於什麼的心理狀態?這眾多的問題,讓黃嘉樑開始以創傷為切入點來理解約拿書。

▍ 「大」不尋常

回到約拿的身上,《約拿書》多次以「大」形容約拿面對的自然勢力,「大風」、「大魚」、「大水」等,即是「大」得他不能面對的。去到第四章時,約拿「大大不悅」,「大大歡喜」的情緒顯得不尋常,情緒大起大落。黃嘉樑認為平時閱讀約拿書時,我們或會忽略這些形容詞,不以為意,但約拿究竟是在什麼心理狀況下發出這訊號?

或許我們會覺得約拿這狀況很奇怪,但亦使我們開始摸到他的感受。「約拿點解會有咁大情緒反應?係咪因為佢堅持神一定要有公義無慈愛,所以唔鍾意神救尼尼微人?會唔會係佢已經受過一啲傷?」

▍ 言語讓人自行療傷

黃嘉樑說,一個人若受到創傷,他的表現外人難以理解,甚至覺得他的情緒很誇張。「創傷文學」是一種使用言語表達創傷的技藝,可以讓傷者的血膿慢慢消退。但言語不可能完全表達創傷經歷,有時會時間錯亂,過往的片段回想不起來。但創傷者雖然不能完全表達出過往經歷,但在語默之間的夾縫掙扎,卻能讓他們有受醫治的機會。

▍ 同理與陪伴

世上沒有一種完全正確釋讀聖經的方法,黃嘉樑認為,從創傷角度來研讀約拿書,是一種嘗試,而他自己在書寫過程中,也開始明白創傷者的感受。他不再立即判斷事情的對錯,「因為他違背神,就是錯」,「法律就是法律,你犯法就是錯」,而是明白要同理和陪伴對方,慢慢了解他過去的經歷。從這樣的角度重新閱讀《約拿書》,也許會多一點明白約拿的傷。

文:LN

Previous
Previous

約拿書的倖存者 船員的生活之後怎樣了?

Next
Next

多國戶外設安息日晚餐 以220張空椅祈願被哈馬斯脅持人質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