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原學生會會長許雯珣:上帝帶住我行,失去學生會身份,仍會做「本來相信的事」
歷經三年學生會斷莊,今年4月1日,浸會大學好不容易有新內閣「滄溟」上任。4月4日,校方稱接獲投訴,裁定其於網上發佈的資料「不符合社會的標準和價值觀」,並即時作出懲處,禁止包括幹事會會長在內的四名內閣成員參與校政。由於主要閣員出缺,內閣不能繼續運作,變相被「DQ」。5月8日,內閣全員總辭,本屆浸大學生會任期,只維持了38日便告結束。不過至今,他們仍無從得知具體指控為何,原任會長與另外兩人決意上訴。
身為基督徒的原任會長許雯珣,從小便聽不少信徒為義受逼迫的故事,這些信徒都成為了她的榜樣。然而,她無奈地表示,今次事件不要說是受逼迫,甚至連踐行公義也算不上,因為校方連這個機會也沒有給她,「上任都唔夠4日,就收到投訴,然後校方就立即暫停(我們)一切事務。」
她坦言,對浸會大學校方感到非常失望和不解。她原本以為,在浸大校園中仍有一絲空間去服務同學,因此才會參選學生會,但校方不但看不見他們內閣的熱心,甚至處理事件的方式可謂完全不合乎公義,與基督教價值觀背道而馳。
對此,許雯珣覺得非常諷刺,浸會大學作為香港唯一由基督教宗派創辦的大學,本應是實踐信仰、榮耀上帝的地方,但校方今次的作為,實在不禁令人質疑,究竟校方是事奉上帝,還只是以商業模式辦學,事奉大學排名?她直言:「聖經講咗二百幾次公義,但係校內竟然無呢樣嘢,(浸會大學)講自己係基督教大學,真係得個虛名,得個殼。」
許雯珣表示,一所理想的基督教大學,應容許有討論公義的空間,而他們內閣所提倡的「康樂、時政、校政,缺一不可」,是學生自然而然會關注的事,「學生會精神,就是學生精神」。故此,對許雯珣而言,參選學生會是「好直覺的事」。
▍ 時勢中成為溫暖人的燭火
回想當初參選時,許雯珣坦言沒有想過擔當會長,因她與過去幾任會長相較,自覺不是一個很有「大佬格」的「大家姐」,相反只是個「傻傻更更」的女孩。然而,眾莊員卻認為她感染力強,性格不輕易妥協,身上有很強的一團火,便認定她能勝任會長一職。而這團火,她認為正是過去在基督教教育的土壤中培養出來。
她解釋,自己英文名字Sylina中的“-lina”,在希臘文中有「光」的意思。她形容自己像「小燈泡」,發出的不是那種閃亮全場、叫所有人注目的強光,而是微弱、柔和卻能溫暖身旁人的燭光,「maybe呢個就係(我)要係呢個時勢要做嘅嘢」。
光雖殘,卻終不至滅。縱然未能實踐當初參選抱負,對學校亦心灰意冷,許雯珣卻不曾對信仰失望,爭取公義的那團火更從未冷卻。被「DQ」後,許雯珣隨即聯同另外兩位同被懲處的內閣成員,組建了上訴平台,並發起了「一人一信」及聯署行動,決意向校方討回公道。目前,許雯珣仍在爭取公平的路上努力不懈。
▍ 雖小信仍願為主擺上「兩個小錢」
由於自小在傳統教會長大,許雯珣表示,難以避免會接受很多信仰上的「框框條條」,仍會覺得「乖」的基督徒就是「每日靈修、每週返教會、唔可以駁嘴、唔可以有未信主的男朋友」。她笑言,在此標準下,自己肯定不算是「乖」基督徒,不過這卻無礙她與上主建立親密的關係,「我覺得與天父的關係,就像我與父親的關係」。她笑言,上帝也許會覺得自己是「衰女包」,但慶幸衪仍會「插手」自己的事。
許雯珣形容自己是一個小信的人,雖知道凡事都在上主的手中,但遇到困難時,也容易感到焦慮,因為常常會有很重的無力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到自己改變不了甚麼。回想起當初選學生會,也是信心不足,但透過這段日子的經歷,也慢慢學會放手經歷上帝。
現時,雖遇上讓她感不公平的對待,許雯珣也完全不會對上帝感到生氣,反而對祂有更堅定的信心,因回望最初在沒有預期之下入讀浸大,到後來發現校園內有屬於自己「身位」去參與政治,這些經歷都更讓她確認是「上帝帶住行」,相信即使人會犯錯,上帝也會透過這些錯事,引導人走向更合適的位置。或許很多人覺得她「搞咗單大新聞」,許雯珣卻不認為自己真的做了甚麼,她表示,自己只是將「兩個小錢」擺上。
過去,她曾經很討厭聽聖經故事,因為「唔get」這些故事對自己有何作用,但現在她卻發現,這些「離地」的故事正是她經歷困難時最需要的東西。許雯珣現時深刻體會到,上帝的話語是很有力量,因為在她需要鼓勵的時候,腦海便會浮現相關的聖經經文。許雯珣亦打算日後在身上紋上希伯來書四章12節,以提醒自己要在上帝的話語找到力量。
許雯珣認為,無論是否基督徒,每個公民都有關心社會的責任,但基督徒更應作為榜樣,因為聖經當中的敘事正正如此教導。即使現時失去了學生會的身份,她表示也會繼續「照做自己本來相信的事」,無論是籌辦活動,或是促進社會議題的討論。
文: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