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恩:想和做2025——從Brian 夫婦炎上事件談生涯規劃
「有些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他們憑空想了許多念頭,滔滔不絕地說了許多空話,可是從來沒有看見他們認真做過一件事。」 —— 胡繩《想和做》
近年來,許多年輕人嚮往海外生活,追求自由和夢想。然而,香港YouTuber "Brian住日本" 夫婦的經歷,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案例。
為了「追夢」,他們不惜辭去工作,並透過工作假期計劃移居日本,但因資金不足,他們只過了短短四個月後便面臨財務困境,甚至公開呼籲觀眾贊助加入成為其頻道的會員以維持生計。這個透過YouTube「創業」的「大計」甫公佈便引發了網絡上的激烈討論,甚至連台灣的媒體都加入熱議。最新消息是,Brian為自己的言論向公眾公開道歉,不過網上的討論似乎尚未完場。
姑勿論他們的經營理念是否合理可行,最終能否成功殺出一條血路,以目前的事態發展,他們的經歷正好為年輕一代提供了一個真實而極其寶貴的生涯規劃案例。
在生涯規劃教育中,我們強調「自我認識、探索與實踐」三個階段。許多年輕人都有夢想,但缺乏具體的行動計劃。Brian夫婦的故事提醒我們,離開安舒區的勇氣雖然可嘉,但單靠熱情並不足以延續追夢的旅程。至少,在出發前,我們還需要基於自己的能力,作出理性規劃和做好事前準備。舉例說,如果選擇到境外生活,你便需要考慮個人語言能力是否足以應對異地創業甚至生活的基本需求?此外,財務規劃及安排又是否妥當?如果連生活開支都不足以維持,又怎能確保整個計劃的可持續性?
事實上,不論是升學、工作還是移居海外,每逢人生的重大決定,我們都需要制定一個清晰、可行的計劃。同時,在周詳計劃後,亦要因時制宜,適時檢討方向和目標,並按需要作出調整。
生涯規劃不僅關乎夢想,還涉及現實層面的考量。以創業為例,一般需要預算較長的投資期,即使很快進入回本期,甚至出現很快達成目標,也需密切留意市場周期及波幅等因素,以確保利潤穩定。又以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的YouTube行業為例,時間和產量是累積觀眾群和收入的主要因素,不應妄想一步可以登天。
年輕人希望投身創業或到外地發展絕非壞事,但有基本的規劃能力,例如預算編制、策略檢討及風險管理,以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應變計劃十分必要。當遇上實際困難,懂得如何準確分析自己的強弱機危,從而選擇依循原有計劃還是改變方向亦同樣重要。
同樣重要的,是持續學習和吸收資訊的能力。Brian夫婦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正計劃投身不同領域,即使你未有事前取得如影片拍攝或數碼營銷等相關技能,你亦應該嘗試苦心鑽研邊學邊做,而非一心假手他人。科技日新月異,社會變化迅速,如無適應能力和靈活應變的能力,你將無法在常變多變的世界立足。
退十萬步,假使你當初沒有全面評估自己的能力與外部環境,輕率做出決定,甚至已經陷入困境,但當有人提出質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見之時,我們亦應該學會理性分析,評估不同意見的可行性及各種選項的利弊,而非繼續自我中心將異議聲音一筆抹殺。當然,為了平衡初心和現實,你仍可以透過制定短期與長期目標,確保自己的選擇並不違背自己原則並且可持續發展。
總結:讓夢想更具堅實基礎
Brian夫婦的經歷提醒我們,夢想值得追求,但成功需要充分準備。生涯規劃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對自己及身邊人的未來進行投資。對於年輕人來說,善用校園、工作間、傳媒、網路等一切可動用資源,開放心靈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甚至透過信仰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穩健,你的夢想自然更具現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