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恒:誠心所願
「以上禱告,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傳道人說。
「阿門。」我很自然地說 。
「誠心所願。」同一時間,傳道人結束了祈禱。
我睜開雙眼,傳道人對我說:「哎,我們教會的傳統在禱告完結時是說『誠心所願』的 。」他看著滿臉疑惑的我續道:「『誠心所願』即是『阿門』的意思 。」
「那為何不說『阿門』,而說『誠心所願』呢?」
「相傳是傳教士初來華,為了本色化所以用『誠心所願』代替『阿門』,讓人更易理解 。」
「可是現在反要用『阿門』來解釋『誠心所願』的意思;而且現代人在日常也不會說『誠心所願』這四個字,這不是離本色化更遠嗎⋯⋯」
空氣凝結了五秒 。
傳道人頓了頓,說:「那你想個新的吧!」
基督教來華逾幾世紀,經歷了不同年代的文化處境,其用語有過不同的嘗試和變遷。來到今天,「阿門」是否已被「本色化」了呢?但若要一個更貼地的香港人詞彙,又可以怎樣想像呢......
「大家咁話!」
(原載於中國神學研究院專頁,作者為該院神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