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豪:「他/她」就是「他/她」

小五肥胖子:「姚sir,我好唔開心,因為同學都笑我肥,覺得自己好無用。」

姚sir:「有好多矮小瘦弱的同學,連舉起個書包都無力,不如你試下去幫助他們。」

一星期過去……

小五肥胖子:「姚sir,我好開心,原來我可以幫到同學。」

姚sir:「別人看似缺點其實也可以轉化為優點,不用改變你的身型去迎合人地的眼光,而是去改變你對自己的睇法,你就是你,你是好有價值的。」

使我想起一則新聞:「本年度香港學童學業壓力較上年的3.23低,只有3.19(5分為最大壓力)、生命價值感(10分為最高)則下降至6.73,遠低於2017年的7.27。」甚麼是「生命價值感」?嶺南大學教授何濼生解釋,學生的生命價值感有下跌趨勢,因為生命價值感反映學生自評生命有否意義和目標。儘管學業壓力減少,在疫情期間,學生甚少面授課堂,缺乏同儕互動,而當復課後,家長又着重追趕錯失的學習和成績,導致學生難以找到學業外的目標,生命價值感亦因而降低。 

事實上,有教學多年的中學老師跟我分享,發現學生傷害自己身體,細問之下,他們表達生存、返學……找不到意義、價值。聽後,我的心涼了一涼,沒有了同伴的支持,學業以外難以找到目標……究竟一個學生的價值建基於甚麼呢?社會給予他們的價值指標,大概就是成績,即使以往視音樂/運動為興趣,今天也可能有分高低,有否爭取甚麼成績?也是另一種追趕、比較。生命就是如此嗎?只有外加上孩子身上,才是有價值?

聖經中的詩篇139篇15-16節:「我在母腹中被塑造,在隱密中逐漸長大,骨骼怎樣成形,你都知道。我出生以前,你已經看見了我;那為我安排尚未來到的日子,都已經記錄在你的冊上。」我看到生命的本質就是如此的寶貴,沒有任何添加。

我又想起有次有班孩子來到耶穌面前,門徒責備那些帶孩子來的人,彷彿覺得他們阻礙耶穌做正經事(大概孩子的地位低)。不過耶穌看見就很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大家要留意,耶穌沒有設下任何條件才准許孩子接近他,只因他看見生命本身就有價值。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喜歡讀書、又愛作弄別人、成績表上常有「頗多說話」,然而,教會的哥哥姐姐看到的不是我沒有甚麼,而是我有的是甚麼,我本質是甚麼。然後鼓勵我好好發揮出來,我就是這樣在教會成長,在他們的培育下,我真的自覺很有價值。(從來無想過自己當上老師,還成為牧師)

說回那個肥胖子,他嘗試很努力溫習,即使我陪他一起溫習,但永遠把中文的字形結構左右倒轉,後來得知他有讀寫障礙。升中後讀書也很吃力,因興趣及繼承父業於是回廣州學習中醫,他學有所成後回港,記起我的腰骨受過傷,特意從屯門老遠地走到火炭我家為我療傷。感動我的不只他仍記起這卑微的老師,而是他找到自己的價值。

以前在教會工作,名片背面有一句說話常作為我的提醒:Accept them as they are「接受他們的本來面目」,這就是信仰的真諦。

(原載於中華基督教會葵涌全完堂2024年10月27日週刊,蒙作者允准轉載)


相關文章:

Previous
Previous

黃樂祈:召命是甚麼?我們所尋求的,我們真的知道嗎?

Next
Next

馬斯特:婚前性行為就係淫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