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佑:將臨的盼望

上星期,在中國內地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內地不同地區,特別是在大學校園內,有市民高舉白紙,抗議內地對疫情的封區嚴控,更造成11月24日烏魯木齊一場大火,居民因被困而被火燒死。抗議的口號,除了要求解封外,更有些是反政府的言論。不過,香港人知悉此事,並不是靠香港傳媒的報導,只是靠外電信息得知,而且也將若干敏感的言論刪去,可見香港的言論和新聞自由的確已在袋中。

▍ 「白紙運動」會否有秋後算帳?

香港人對這「白紙運動」有不同的反應。有港人不予以支持,因為在反修例運動中,內地人不支持港人。但不少港人對此事的發生有點雀躍,認為內地人已醒覺,將多年的麻木或是多年受到壓制不敢自由發表言論的,現在都發出來了。所以有港人,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港人,也在街頭高舉白紙,又或是將臉書上的頭像改為白紙,以表支持。

個人並不認為這次的抗議行動,會帶來內地政治生態的改變。所以香港有官員擔心白紙運動會演變成顏色革命,這實在是過份的演繹。只是因這突發而較廣泛的運動,不論是習近平或是督導抗疫的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也作出了暗示或明示,對封控予以放鬆。而這幾天也聽聞不少地區亦已解封,檢疫措施也放緩執行。個人只是擔心,日後會否有秋後算帳,對發起事端的人予以打壓呢?

▍ 執政者體恤民心能贏得人民愛戴

另一大事,就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逝世。無獨有偶,年中時英女皇也離世,而他們都是同年出生,亦於今年同年離世。兩個都是位高有權的人,但最終也不能逃避死亡的命運。這令我想起詩歌中一句:「邦國帝王,興亡代謝,回首如今安在?」執政者若能體恤民心,還能贏得人民愛戴,建立和平的社會氣氛。若以權力壓制,雖有一時的平靜,但民心抱怨,只會造成社會長期的不穩。

人對自身的權利訴求的表達,不能長期受到壓抑。此外,人對公義和和平的追求,是普世的價值,更是聖經中所描述新天新地的景象。近年來不少教會也看重將臨節期的意義,其中除了渴望等待耶穌基督的再臨,也是期望這新天新地能臨在大地。

▍ 基督將臨的盼望

今年將臨期的舊約經課均選自《以賽亞書》。第一主日(11月27日)是以賽亞書二章1-5節,因著上主「在萬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民族斷定是非」,帶來人要「將刀打成犂頭,把槍打成鐮刀」。這節經文也成為了聯合國成立的共同盼望。

第二主日(12月4日)選讀以賽亞書十一章1-10節,描述一位有智慧、聰明、謀略、能力、知識和倚靠上主的君王,以公義正直審判貧苦的人,對惡人進行擊殺,建立了和平的國度,當中兇殘的野獸和純良的小動物,甚至是吃奶的嬰孩也可以一同玩耍。

第三主日(12月11日)是以賽亞書三十五章1-10節,描述上主在人的困苦中必為人預備寬敞安舒的大道。「那時,盲人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瘸子必跳躍,啞巴舌頭必歡呼」。因上主的能力,看來不可能都變成可能,困苦的人必得着歡喜快樂,憂傷嘆息也得以消除。

第四主日(12月18日)是以賽亞書七章10-16節,也是我們熟悉的經文,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意思是「上帝與人同在」。

▍ 灰暗中常存對公義和平的盼望

盼望是我們生活的力量。在灰暗困難中,更加重要。常存對公義和平的盼望,關懷那受困苦的人,是將臨節的信息,也要成為我們每天生活的提醒。

今天,我們要紀念在內地因疫情受困的人,盼望封控能有更大的放緩。我們更要紀念在烏魯木齊大火中喪生的人,求主安慰他們的家人,也醫治受傷的人。

袁天佑:【將臨的盼望】




Previous
Previous

身體歷珩:信二代的獨白

Next
Next

黃彩蓮:太原基督教青年會足球隊(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