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馬槽聖景」傳統
昨天是將臨期第三主日,除了擺飾臨花環和點燃蠟燭,有些教會也會搭建「馬槽聖景」(manger scene),讓弟兄姊妹記念聖誕。
「聖誕聖景」的傳統可追溯至1223年,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在格熱橋(Creccio)過平安夜時,首次陳設馬槽,鋪上真的乾草,並牽來牛和驢。
時至今日,放置馬槽聖景成為部份教堂在聖誕節期對耶穌謙卑降生為人的敬禮。在東方教會,馬槽聖景亦是一種立體的聖誕聖像(Nativity icon)。
根據聖公會的將臨期禮文,如果聖堂設有馬槽聖景,他們會按次序在每個將臨期主日,把物件逐一放進馬槽裡:
將臨期第一主日:牛、驢(參賽1:1-3)
將臨期第二主日:智者(放置於馬槽外,表達他們是在較後日子才到達聖嬰的出生地伯利恆)
將臨期第三主日:牧羊人
將臨期第四主日:約瑟、馬利亞
聖誕子夜聖餐崇拜:嬰孩耶穌
此外,部份聖公會的平安夜崇拜亦會加入「祝福馬槽」禮儀,主禮會移步至擺放馬槽的位置,祝福馬槽,以及凡敬拜上主的人同享在祂榮耀裡的新生命。
在祝福馬槽儀節中,主禮將象徵聖嬰的道具放在馬槽亦有兩種做法:
一、由一位小孩手抱「聖嬰」隨主禮進堂,一直站在主禮旁邊,在點燃蠟燭後,再交給主禮放在馬槽裡。
二、預先將象徵聖嬰的道具放進馬槽,並蓋上白布,主禮祝福馬槽時才揭起白布,象徵基督已誕生。
不知道大家過往有沒有見過馬槽聖景,但無論我們的信仰傳統如何,願我們在聖誕節一同記念那位道成肉身的主。
文: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