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slash pastor 我問你答

早排有個story問大家教會有冇slash pastor,唔知大家對slash pastor有咩認識?
小編就邀請左一位slash pastor阿星同大家分享,揭開佢地嘅神祕面紗。

🅠:你是由幾時開始做slash pastor?除了做牧者還有甚麼身份?

🅐:我是從上年六月神學畢業後就開始做slash pastor,現在在堂會做部份時間的青年傳道,亦在神學院做研究助理,同時在讀神學時創立的page @galut_hk 寫文章。

現在在堂會的工作,實際上是計節數的,會在教會內講道、帶領團契等。當然「牧養是全天候」,弟兄姊妹在其他時間找我也可以,不過工作以外的時間可以更彈性地接觸堂會外的人。

🅠:你為甚麼選擇做slash pastor?

🅐:最初思考甚麼方式更能回應召命。「我想牧養年輕人,但現在青少年都不在堂會,會否以另一種形式,未必是吸納人回堂會,反而用social media接觸他們,與他們同行。」因此,我繼續在社交媒體分享信仰。

另一邊廂,讀了三年神學,發現讀書和現實有距離,想透過做研究保持critical distance,從此角度去看自己所做的事、教會生態等,「不少神學生畢業後只是埋頭苦幹地事奉,忙得不可開交,但現時代轉變急速,我反而認為需要更多整合和辨別。」我亦認為,在神學院研究能擴闊自己的視野,並整理自己的召命,做起來會有keep refreshing的感覺。

另外,堂會有自身的傳統、制度和文化,未必能彈性地處理很多事。例如在疫苗通行證下,不少人因未有接種疫苗而不能回堂會,而 slash pastor就可以跳出堂會的框框接觸不同的人,在堂會外牧養。

🅠:做slash pastor需要有甚麼特質?

🅐:我覺得自己做slash pastor都展現了我的性格,因為我是一個可以multi-task的人。做Slash需要同時做不同範疇的事,同時亦需要沉澱和內化不同的事,這亦符合我喜歡做完就反思的性格。如果有些人是需要專心做一件事,就未必適合。

我都不肯定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是否適合做slash pastor,因為他們不認識職場文化,slash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更混亂,難適應牧職。

🅠:是因為多了slash pastor令堂會牧者減少,還是因為堂會沒有空間給牧者實踐使命而令更多人做slash pastor?

🅐:兩者互為因果啦!的確有人覺得,堂會制度、意識型態太舊,所以不進入堂會而做slash pastor,然後亦因此好像令堂會流失了牧者。

不過,我反而覺得牧者其實不是流失,只是教牧回應呼召的場景不單在堂會。

我想起早前馬保羅牧師在 @reimagineconference 的直播曾說:「堂會不一定有問題,但以堂會發展為中心的思想,反而看不見整個基督的身體。」值得大家反思所看的是否只是一間堂會?蒙召的基督徒、傳道人又可否透過不同形態回應召命?

🅠:你身邊的人怎樣看你做slash pastor這回事?

🅐:如果幾廿年前,我聽到slash pastor,都會覺得奇奇怪怪,好地地做堂會就足夠。

我認同現在的社會文化有點轉向,強調多元,我身邊都沒有甚麼人認為做slash pastor有問題,而是傾向關心我的生計。在我的經驗,收入其實足夠生活,不過視乎聘用的單位,難劃一地說。

文:KOC

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