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社會在過去數年出現具有承載力的字句

【承上帖】教會作為與世界價值觀不同的群體,信徒之間的關係又能否為理想社會帶來新想像?

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神學博士黃厚基在一講座上提到,大家今天常多用「基督身體」、「上帝子民」去形容教會,而聖經中講信徒互為肢體,在當時其實具政治含義,借用了當時的政治比喻,因為在希羅世界,人們認為社會恍似身體,每個「肢體」都是城邦治理的一部份,各具其功能。

他指出,聖經中以肢體比喻教會,指明基督是教會的頭,各人成為肢體,不在乎人的社經地位、出身背景,而是以在基督裡為唯一的依歸。這正為當時的人帶出另類想像,各人平等,教會成為另類群體。

除了談信徒之間的關係,黃厚基帶領人再思信徒與上帝的關係。他指不同隱喻有不同含義,並引述神學家麥菲(Sallie McFague)的《隱喻神學》,嘗試將「上帝是父」的隱喻改為「上帝是朋友」。他表示,這個改變需要拆解背後的父權意識,因為父親在當時的父權社會代表著產業和繼承權。

麥菲另指出約翰福音11:11、15:12-15,耶穌主動稱門徒為朋友。黃厚基解釋,耶穌親自示範視信徒為朋友,當我們再談對教會的想像時,可以不只用基督身體的比喻,而是學效主,在失落社會中連結信徒,彼此成為朋友。

黃厚基談及,社會在過去數年出現具有承載力的字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當中所強調的兄弟情,同舟共濟、齊上齊落等,也是與友情有關。他鼓勵大家使朋友這內涵成為教會生活的重要元素,把朋友的實踐神學作為顯學來活出來。

文:KOC

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