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辯論比賽談精神健康 主辦社企:佢地有能力探索呢類重大議題

每每講起要喺學界傳遞精神健康資訊,可能好多人都會諗起講座、宣傳海報,或者精神健康大使,但係當精神健康議題同辯論比賽扣上關係,會帶來咩效果?有關注精神健康教育的社企舉辦中學辯論比賽,辯題圍繞精神健康議題,讓學生公開理性地進行思辯。參加比賽的中學生反映,過程令他們更深入認識精神健康議題、明白患者的需要,提高他們精神健康的關注。

▍  精神健康值得被討論和思辯

朋輩情緒支援社企Shelter於今年3月舉辦首屆「香港中學精神健康議題辯論比賽」,共有16隊中學中文辯論隊參與比賽,辯題圍繞社會和精神健康議題,包括:人工智能於精神健康服務中的應用、心理調適假、對精神病患者污名化等,決賽於上星期日(3月29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順利舉行。

Shelter創辦人細C曾經是躁鬱症患者,復元後,她努力推動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又希望以朋輩角度支援患者。「我靈機一觸,其實有冇可能將精神健康同辯論擺埋一齊呢?」細C發現有很多YouTube Channel都開始製作辯論、對談系列的節目,而這類型的節目往往很受歡迎,令她開始萌生一個念頭:舉辦以精神健康為主題的辯論比賽。

「而家香港中學生嘅能力唔只係單純學習管理壓力......佢哋係有空間去探索精神健康嘅重大議題。」細C常以精神健康急救導師身份到學校分享,但她發現學生的角色一般都較被動地接收資訊。但辯論賽正正相反,學生能主動搜集資料,思辯的過程亦可令他們更積極。「另外就係,我好想藉呢個比賽讓大家知道其實精神健康呢個議題,係可以公開同理性討論嘅,而唔係要收收埋埋,做一個小組,輕輕講完一啲知識就完。」

▍  更深入了解精神健康議題

「(今次比賽)有好多佢哋平時唔會諗,但其實影響緊佢哋嘅議題,因為預備呢場比賽而令佢哋有好深刻嘅體會。例如『心理調適假』,佢哋打完比賽都成日喺度講。」帶領華英中學進入四強的辯論隊負責老師賴老師認為,這次辯論賽比以往的主題式比賽更能帶出主題,因為題目都「好貼身」,與學生息息相關。

大部份參與比賽的同學都表示,以往很少和朋友、家人討論或分享情緒相關的話題。「可能之前會覺得有啲唔好嘅情緒會阻住我做其他嘢,所以抑制住......但係依家知道多咗呢方面嘅知識,就起碼會肯正視自己嘅情緒。」

比賽亦令他們有契機與朋友分享和探討精神健康。華英中學詹同學分享,自己本來覺得情緒是一件小事,也認為心理輔導實質作用不大,只是一些言語或文字上的安慰。但參加比賽後,她與朋友聊天時開始打開有關心理輔導的話題,更發現朋友經常看心理輔導的影片,也關注情緒健康。

獲得亞軍的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的蘇老師分享,學生在比賽中獲益良多,不但釐清了一些謬誤,也在日常中更注意字眼的運用,避免污名化。但他和賴老師都表示,希望能把精神健康訊息進一步推廣,不只辯論隊學生能深入了解議題,更多師生都可開放地探討精神健康議題。

文:Betsy

Previous
Previous

戶戶送今日正式撤出香港 近七旬車手嘆難搵工失尊嚴

Next
Next

宣教只是講福音?共融平台推動文化交流「到訪已是福音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