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做義工青年45%沒持續參與 缺乏時間是最大阻力 近四成傾向可彈性投入
隨時代和生活方式轉變,香港青年對於參與義務工作,亦有不同的想法和模式。有調查顯示,在曾參與義務工作的青年人中,四成半在最近一年沒有持續參與,而缺乏時間是阻礙他們參與的最大原因,另近四成的受訪青年傾向毋須講求承擔、可以彈性投入、隨時幫到周遭人士的義務工作。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在今年7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082名15至34歲青協會員,當中89.1%認同做義工是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歷程,曾做義工的青年更佔94%,但其中45.2%沒有在最近一年持續參與,主要原因包括缺乏時間(78%)、現階段有其他個人發展目標(36.3%)、過往做義工是為了應付學制或工作需要(22.6%)等。
調查發現,彈性義工模式是鼓勵青年參與的關鍵,39.6%受訪青年傾向「毋須講求承擔,彈性投入,隨時幫到周遭人士」,80.2%同意「隨時隨地」的元素有助提高參與意願;87.6%認為「做義工是一種生活態度,能融入日常生活」。而弱勢社群(39.9%)、動物保護(31.7%)和青年發展(29.9%)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服務範疇。
青協督導主任張淑鳳指出,隨著時代轉變,青年對參與義工模式有不同期望,然而,無論以何種模式參與,始終源於一份善意,如何將善意轉化為持續行動,是值得深思的議題。她鼓勵青年關懷身邊人或事,隨時隨地實踐關懷意念,從而於日常生活營造行善文化。因此,青協推出「好義做」行動,讓青年可根據個人時間和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
10項「好義做」行動:
優先將共融設施(例如輪椅停放位置、關愛座、升降機、扶手等)讓予有需要人士
買旗支持慈善團體,並了解該機構的服務
將垃圾分類,包好鋒利或易碎的物品,減少對環境及工友的負擔
素食一餐,並鼓勵家人朋友一起做
於社區清理一件被隨意丟棄的垃圾
走塑一天,並鼓勵家人朋友一起做
關懷一位同學、同事或朋友等
捐贈舊衣 / 舊物件 / 食物予有需要人士
支持小店或社會企業,並了解其理念
自發「好義做」,如為鄰居或有需要人士提供協助
文:Lik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