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如何接待無家者?颱風中開放借宿的故事

面對無家者的需要,教會可以如何回應?當中又會遇到怎樣的張力?有次大熊和太太在街頭關心一位無家者,太太還留了電話號碼給對方,一次颱風襲港,這位無家者致電大熊的太太求助,指自己露宿的地方雖有瓦遮頭,卻要承受撇雨之苦。大熊想起教會有個聚會點,平日夜晚都無人使用,便問教會可以借給這位無家者暫避,「起碼有得沖涼,有軟墊、睡袋畀佢休息。」

這位無家者以前原來也有返教會,卻因為身體的狀況甚少再參與聚會,不過在讓他借宿一事之後,大熊再邀請他返教會,他又願意參與聚會。後來他成功入住過渡性房屋,地理位置遠離教會,每次來回車費都比較費,但他都會堅持繼續返教會。間中他就會打電話給大熊,分享生活的大小事,身體狀況欠佳的他安裝了平安鐘,緊急聯絡人還是大熊。

大熊形容這位男士「未必好識講嘢」,但卻「好有心」,會問大家何時生日,然後默默記住,屆時自掏腰包買蛋糕,為弟兄姊妹慶祝。他成為無家者背後有很多原因,返教會後,「佢係咪開心返好多?解開心結?其實唔係。佢仲有好多生命課題要處理,但返到教會當中,畀到個message佢:至少在教會中有人會接納佢。佢又會有佢嘅方法回應。」

教會弟兄姊妹都願意接待這位無家者,但也有一些對「返教會」的既定想法,由衣著上他會「踢拖」來聚會,有同工向大熊反映,大熊便告訴同工這是因為他的腳患,同工也接受。他也有吸煙的習慣,雖然從來不在教會裡吸,但當他填紙希望擔當事奉崗位,便有教友希望佢「戒咗煙先」。大熊坦言:「(過程)點出對無家者來講,進入主流堂會的聚會,其實未必係咁容易。有既定習慣嘅模式標準,群體其實要有適應。」

由於腳患的關係,這位無家者常搽藥油,令聚會點充斥藥油氣味。有教友便買了空氣清新機放在聚會點,亦有教友見到他不舒服,又會送他家人推介的藥膏,到他「上樓」時又有教友送傢俱、幫他搬屋。「唔係話要做好多嘢,先叫同佢同行......平時一個小小嘅關心、問候,佢已經收到。」後來,他身體狀況反覆,還未有機會跟他談事奉的事,他已經安息主懷,教會也有舉辦追思會,讓大家紀念這位弟兄。

文:LikHang


相關報道:

中秋前夕 教會邀無家者聚餐

露宿者上樓一年多 卻在家中獨自去世

Previous
Previous

鞍山探索館對面,聖若瑟堂建築群塌牆身屋頂

Next
Next

香港舉辦首屆「Open House」籌辦方:城市空間是屬於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