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港大調查揭女童自殺率攀升 葉兆輝:三層機制未必有直接幫助

昨日(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佈本港最新自殺數據,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去年明顯增長,該組別自殺死亡個案由2022年7人增至去年24人,以自殺率計見10年新高,當中女童自殺率急升7.4倍,去年共16名女生自殺。

▍疫後復常學生壓力爆煲

中心總監葉兆輝在港台節目認為情況令人擔憂,歸咎原因於新冠疫情暫停面授課,令學童難建立人際關係支援網絡:「因為在疫情期間打擾了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到疫後大家以為一切復常,但其實他們在復常的道路上遇上許多障礙,重返校園引致很多新障礙爆發。」

葉兆輝慨嘆,香港是全球在疫下暫停面授課最久的城市之一,日後不應再為防疫,忽略精神健康而長期停課:「各界要多做工夫,打造具『幸福感』的校園環境,協助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填補學童在疫下兩三年的成長缺口,否則難言自殺潮會否持續。 」

被問及政府為應對學童自殺潮所推出的校本「三層應急機制」成效,葉兆輝認為政府對學校支援要增加,但是否要繼續用三層機制,須再作討論:「若自殺學生真的有精神健康問題,及早介入是正確,但機制是否可以直線令自殺問題減少呢?學校應該要讓教師有空間及時間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

▍女童青春期更易情緒波動起伏大

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及臨床心理學家何倩恒則在同一節目分析,青少年在青春期受荷爾蒙影響,情緒波動起伏大,處於這樣的狀態下要面對眾多新挑戰:「就像是一個抵抗力低的人身邊突然出現了很多致敏原、要一個腳痛的人再走好多里路一樣。」她說,女生在8至13歲開始踏入青春期,較容易受荷爾蒙影響情緒,故自殺率較男生高。

何倩恒提醒家長要時刻留意子女行為,分辨到底是青春期的情緒化,或是出現精神健康問題,她建議可觀察子女行為會否「功能上」的轉變:「例如對平日熱衷的活動突然失去興趣、成績明顯下滑或是出現人際關係轉變、與好友吵架等情況。」

何倩恒又說,若果子女談及想輕生,家長不要因擔心會鼓勵對方實行而迴避溝通,反而應直接討論,提高警覺,並因應實際情況尋求幫助:「家長在日常多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表達關心,才能真正幫到子女。」

文:Karina

防止自殺熱線:
生命熱線 2382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2222
撒瑪利亞會 289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