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護老照顧者又有悲劇 現行措施有咩限制?
前日(8月7日)觀塘瑞和街,再有身為照顧者的長者過身,是今年的第5宗,惟今次是意外。兼職保安員的60歲兒子暈倒失救身亡,令因病長期卧床的82歲老母缺乏照顧而死。社區工作組織代表及學者均指,現時政府資源難以找出隱蔽長者的照顧需要。
社署回應指,上年11月有職員曾經上門了解這個家庭的生活情況,「無表示有其他福利服務的需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王菡又指,男事主「不曾向任何熱線或照顧者專線求助」。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今早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說,熱線雖然可以即時紓緩長者的情緒,或者介紹不同地區的服務,但「做唔到實質嘅轉介」。她指出,長者要照顧親人,已經耗費很多時間、精力,如果還要頻頻撲撲揾人幫忙,「好易氣餒,變返隱蔽」。
阮淑茵又指,雖然社署的社會保障部有職員探訪這個家庭,但根據她的理解,家訪主要只是審查住戶的經濟狀況是否合符綜援的申請資格,只會看居住環境、人數,「唔會睇有咩照顧需要、社區支援需要」。
除了鄰舍互助之外,她建議政府善用房署、綜援系統的「雙老住戶」紀錄,主動查詢他們的居住情況。
聖方濟各大學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院長黃於唱教授在同一節目表示,雖然政府試行關愛隊,但關愛隊「好多任務」,不是以照顧者為服務對象,而且他們又「只係義工」,人手有限,所以未必能顧及老年的照顧者。
他指出,香港老年人口當中,可能很多人「唔識上網,無咁主動」,照顧者資訊網、照顧者支援熱線需要用家主動使用,就未必能接觸這群潛在的「隱蔽」長者。
文: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