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1新生參加Ocamp的考慮

九月將近,各大院校也有不同學系、學會的迎新營,近年不少迎新營被人批評「玩得太癲」、「以貌取人」及標籤「Kam 友」。到底校園是否有迎新營可以讓想「摺」的人也享受其中?基督徒群體的O camp又是怎樣的?

「I」人也能投入基督徒O camp

基督徒的迎新營沒有營火、房game等較「刺激」的遊戲,而是有較「正氣」的遊戲、唱詩祈禱、晚會及崇拜。浸大學生團契的Andy早前在一個網上節目指,「一般O camp要夠yo才可識到人」,而基督徒迎新營是「適合所有人」,包容性較高,能接納不同性格的人,即使他是「I」人,較怕羞、慢熱,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享受在其中。

Andy當年即使知道有基督徒迎新營,但因擔心大學群體會標籤人,內向的他決定所有活動也不參加。後來當他經歷了人生難關,想生命有一些改變時,碰巧浸大校牧處同工群姐到他教會講道,他鼓起勇氣主動聯絡群姐,參與了團契。在校牧處同工群姐陪伴下,Andy走出低谷,又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在團契服侍。他今年積極籌備迎新活動事工,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到團契等基督教組織,經歷神的恩典。

可以「撞板」的校園事奉

在浸大校牧處事奉十五年的群姐覺得,她的牧養工作其實就是與團友一起生活,與學生一同食飯、談天、開會、去Camp。她認為「牧養需媒介」,某程度上校牧處的牧養模式是透過事奉,她相信「生命與生命交流之間,會彼此有碰撞」。而校牧處強調學生主導,學生有很大空間可在事奉中嘗試,同工與學生一同構思、籌備事工,提出意見。她認為學生在校園事奉中,是可以「撞板」,付得起代價,同工亦會與學生一同面對。

她亦談到即使作為同工較有經驗,但也不得不謙卑,「有時經驗話俾我聽唔work,但學生堅持」,最後上帝也開他們眼睛,使用他們的擺上。她指團友參與事奉能在碰壁中更認識自己,不少職員一開始事奉時也雄心壯志,但後來便覺辛苦、很大壓力。由於同工與他們一同經歷事奉過程,比較容易開解他們,聽他們的分享,適時作出建議,陪伴他們經過低谷,群姐認為這就是牧養。

該節目為旺角浸信會網上直播節目《城心所願》,上週三播出。

文:Kiu

Previous
Previous

打羽毛球教材爭議 校長指教師等同「代父母」 Ben sir轟濫用比喻 原來係天主教專門術語?

Next
Next

逃避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隱蔽青年用餅分享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