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畫家黃照達近年改為連載親子故事:社會上還是否容許這種形式的藝術出現?

《明報》總編輯劉頌陽昨去信時代版專欄作者,請作者下筆時「務必再多一分謹慎,評論要建基於準確的事實,知法守法,知所分寸。否則難保說不定哪天危機會降臨。」在《明報》時代版畫政治漫畫多年的黃照達表示,明白《明報》的困難處境,近年他亦已改為連載親子故事,避開時事政治題材。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上週五(9日)出席與《明報》同屬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的《亞洲週刊》週年酒會時,致辭指留意到有傳媒副刊中,部份分已離港的專欄作家「經常發表偏頗文章」,甚至「令人憎恨或不信任政府」,更指傳媒在專欄旁提示作品無意圖煽動,並不能免除編輯的責任。

《明報》前年開始在觀點版和時代版新增編按,聲明刊出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並促使矯正或消除制度或政策的錯誤或缺點,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劉頌揚昨去信時代版時指出,「《明報》要在新時代的香港立身行道,發揮第四權的角色,任重而道遠,必須倍加慎重。」請專欄作者下筆時再多一分謹慎。

黃照達今早在商台節目表示,畫漫畫是創作,若純粹基於事實,「作品就會好悶」。收到上述信件,他感到《明報》在面對壓力的同時,又要平衡作者的言論自由,明白他們的難處。與《明報》合作十多年,編輯一直尊重其作品,從無因為內容敏感要求修改。他近兩年已不再畫政治相關題材,現於《明報》連載的都是親子故事,故此對他影響較小。

他認為報章的副刊並非純粹的新聞評論,亦有其文學性,存在很多灰色地帶。畫政治漫畫多年,他覺得社會上需要有這樣的聲音,但到了現在這個年代,「社會上還是否容許這種形式的藝術出現?我覺得現在好像不是太適合了。」他指離開了香港的作者,不少仍然關心香港,他也會在《明報》星期日生活的專欄中,以書本為隱喻,抒發他對香港的感受。「對我自己來說是重要的,我離開了之後,我仍然屬於這個地方。」

黃照達對於政治漫畫消失感到可惜,但即使有空間也寧願畫個人感受:「我覺得在這個年代,香港人在情感上抒發的需要,大於對事件的看法。因為大家對某些事件的看法已很清楚,再講十次其實都改變不到一些東西。感受還有沒有方法可以講到,對我來說反而重要。轉畫生活的題材,可能更有意義。」

文:LikHang

Previous
Previous

三區先行精神健康評估計劃 前線支援人手或不足

Next
Next

幾個大學生 踏入二字頭諗緊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