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北收地在即 村民陸續被逼遷

位於香港邊緣的古洞,原來曾經有過自給自足的時光,卻在多次搬遷後,靜悄悄萎縮消失。近年政府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更想將古洞北的村落、古洞南的蕉徑農地收回。

已被逼搬出上水市區的阿祝說,當時「個個都唔想走」,她自己「最驚搬出去瞓唔著覺」。快要被逼遷的何嫂則說,「唔搬都唔得啦」,但最不捨是這𥚃「個個都認得何嫂」。古洞是香港醬園的集中地 ,廣德隆醬園伙計龐生戲稱「呢度唔係老醬園,係老人院」,一眾伙計都已逾退休年齡。另一個伙計盧生更說,收地加速了醬油業的沒落。

▍    不再營運的菜站

前往古洞,要在上水轉搭小巴或者巴士。信義會在古洞有個長者中心,偶爾會做社區導賞,記者上星期一(8月5日)隨團,落車首先看到錦益茶樓,稍後拐入巷仔,發現張貼了告示:「本店將於2024年8月10日中午3時正起暫停營業,直至另行通知!」

茶樓隔籬,是字款殘舊褪色的「古洞蔬菜合作社」。導賞的長者中心社工Tom說,自從80年代青山公路古洞段(古洞大馬路)建好,村民口中的「古洞舊街市」被遷拆,菜社的生氣就大不如前。然而,它一直保持低限度的使用率,直至去年年中才正式停運。

北部都會區的遷拆範圍主要是「古洞北」,即大馬路的北邊,主要是村落。「古洞南」只有蕉徑農地面臨被填土的安排,至於建在農地之上的豪宅區「天巒」,則沒有重建的需要。

▍    「呢度唔係老醬園,係老人院!」

走過早已停辦的私塾「仁華廬」,就是幾間香港僅存的醬園:悅和、鉅利、調源、廣德隆。目前管理廣德隆日常運作的盧生說,醬園是在土瓜灣開業,之後搬到荃灣,但自從荃灣發展成新市鎮,醬油業就集體搬來古洞,「再搬都唔知可以搬去邊」。

盧生解釋,釀製豉油過程漫長,要先將黃豆撈埋麵粉發酵、灑上鹽,還要在陽光下曬半年,才能有「頭抽」(即「生抽」)。二抽、三抽後,豆味已經散溢,加上味精可成「老抽」,又或者可以做成醬油。龐生說,他們的生抽沒有化學防腐劑,只用鹽做天然防腐,擺上6年都不會變質,不過味道就比市面的豉油鹹。

廣興隆釀製一支豉油要超過半年,但每支只賣$25。但盧生說,別的醬園用蒸氣加熱豉油,無須依賴太陽光,速度快很多。龐生補充,「我地用半年,佢地唔使兩星期。」他拒絕評論哪種做法較好,但他認為廣德隆趕不上時代步伐,結業只是遲早的事,無須格外惋惜。盧生認同之餘,也認為政府收地,加速了醬油業沒落的命運。

龐生又指,本來醬油業就很少人入行,更打趣說:「呢度唔係老醬園,而係老人院!」一眾伙計已經過了退休年齡,只是顧念年事已高的老闆,替他打理醬園直至最後日子。盧生說,「無咩唔捨得」,因為多年來也沒有賺過錢,「只係啱啱夠使」。

除了豉油,廣興隆也做蓮蓉。有些還會做蓮蓉包的茶樓,仍會光顧他們。醬園也會整月餅,不過就不會賣到舖頭,只是做給伙計自家食。

▍    「個個都唔想走」、「唔想搬都唔得啦」

醬園附近,是信義會靈合堂。教堂後面,就是該會的靈合長者健康中心。在長者中心學畫、教運動班的阿祝,以前住在波樓路,那是一條已被遷拆的村落。她憶述,往日喜歡種蔬果,大樹菠蘿、荔枝、龍眼、生菜、豆角、矮瓜、椰菜,夠隔籬鄰舍一共五家人食。被逼搬走的死線之前,她「仲有種嘢」。阿祝又說,當時「個個都唔想走」,她自己就最怕新地方無法安眠,幸好搬到寶石湖公共屋邨後,仍有社工招聚老街坊見面,才能維繫老友記的關係。她74歲,兩年前才開始學畫,憑記憶將古洞地標畫出,希望留下記錄。

90多歲的何嫂,住在快被清拆的石仔嶺,歎道:「唔搬都唔得啦」。她只寄望政府可以集中一個地方安置居民,即使到時「唔識路」,左近都有人幫手。

何嫂近年已經沒有種菜,但舊街市尚在時,她養過豬雞,種過番薯苗餵豬,也種菜心、生菜等。街市搬去新址後,她不再養畜,即使賣飼料的老闆邀請她重操故業,也被她婉拒。歷經多次拆遷,生活方式被逼變化,當記者問她有甚麼帶不走,她沒有提起失去的土地或者農耕生活,只是說「最唔捨得咪係,呢度個個都認得何嫂囉。」


文:Jon

圖3,4:廣興隆釀製的生抽;悅和醬園內觀

圖5,6:停運菜站內觀;菜站外的蔬菜清單

圖7:錦益茶樓門面

圖8:停學私塾仁和廬

圖9,10:信義會靈合堂外觀;教堂門外地上的跳飛機

Previous
Previous

淪陷時期香港人如何在艱難中堅守信仰?

Next
Next

浸大Reg Day各soc有咩奇招吸新生?